【開欄語】
“祖國是人民最堅實的依靠,英雄是民族最閃亮的坐標。”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在多個場合致敬英雄,講述英雄事跡、推崇英雄精神。清明節到來之際,北國網推出“最閃亮的坐標·生命回響”融媒報道,通過英雄的家人、親人、戰友的講述,追憶英模故事,弘揚英模精神,激發奮進力量。
【致敬英雄】
位于遼寧省沈陽市北郊的抗美援朝烈士陵園,莊嚴肅穆。這是全國最大的志愿軍烈士陵園,也是全國唯一集烈士墓和紀念館于一體的抗美援朝烈士紀念場所。這里,不僅安葬了123名志愿軍團級以上干部和各級戰斗英雄,存放了825具在韓中國人民志愿軍烈士遺骸,還有刻著19萬多名志愿軍烈士名字的英名墻。
【英雄事跡】
中國人民志愿軍一級英雄孫占元烈士的遺體安葬于沈陽抗美援朝烈士陵園。孫占元,1925年出生,河南省林縣人。1946年入伍,1948年2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52年10月14日,在上甘嶺戰役中,他帶領突擊排奪取597.9高地時,雙腿被敵炮彈炸斷,爬著繼續指揮戰斗,輪番用兩挺機槍掩護戰士,斃傷敵80余人,最后子彈用盡,他拉響最后一顆手榴彈,與敵同歸于盡。
【生命回響】
沈陽抗美援朝烈士陵園工作人員在講述孫占元的英雄事跡時,充滿敬意。在激戰中,孫占元負了重傷,雙腿被敵炮彈炸斷,但他知道陣地重于生命,只要還有一口氣,就要堅決守住陣地,堅決不下火線。他說:“我是共產黨員,我是指揮員,不完成黨交給我的任務,決不離開自己的崗位。”
孫占元拖著斷腿,繼續指揮戰斗,斃傷敵人80多人。他命令負傷的戰士,回連里報告情況,并委托他把自己身上的錢交給指導員,作為他最后一次黨費。
“不完成黨交給我的任務,決不離開自己的崗位。”這種精神一直激勵著人們。2020年,孫占元的侄子孫廣英在接受采訪時說:“我們家從1965年到現在,已經有7個人參軍,現在還有3個在部隊服役。我們一定不能辜負他的期望,不管在哪個崗位上都應該積極地作出自己的貢獻。”
【一組數據】
據統計,2021年沈陽抗美援朝烈士陵園接待瞻仰群眾57萬余人,僅清明節期間陵園接待群眾就達1.5萬余人。今年,烈士陵園開展了“網上祭英烈”活動,主題為“2022.奮進。網上祭英烈”,弘揚英烈精神,凝心聚力、培根鑄魂,凝聚起奮進新征程、建功新時代的磅礴力量。
遼寧省委網信辦指導
沈陽市委網信辦提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