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初步鑒定,這些頭骨以年輕女性居多,部分頭骨有明顯的砍斫痕跡,個別還有灼燒跡象??脊湃藛T推測:這些頭骨可能用于4300年前城墻修建時的奠基或祭祀活動。
改寫中華文明的起源
2012年10月,中國考古學會、國家文物局、陜西省文物局、中國社科院考古研究所、國家博物館等40余位考古專家,對神木縣石峁遺址發掘現場進行了聯合考察。
“我看了以后感覺十分震撼!”中國考古學會理事長張忠培先生認為,該遺址的價值不是今天就能完全認識到位的。河套地區規模最大的石頭城、用玉器來表現文化、黃河腹地二里頭文化之外另一個重要遺址,這些都足以體現了遺址的重要性。
著名考古學家李伯謙先生認為,石峁遺址的發現,為中國文明起源形成的多元性和發展過程提供了全新的研究資料。
陜西省考古研究院認為,這4000多年前的史前最大城址,門址、石城墻、墩臺、“門塾”、內外“甕城”等重要遺跡體量巨大、結構復雜、構筑技術先進;初步認定石峁城址最早當修建于龍山中期或略晚,興盛于龍山晚期,夏時期毀棄,屬于我國北方地區一個超大型中心聚落。
新快報記者對話三位考古學家
“這古城,我們有太多不知道”
●對話人物:陜西省考古研究院院長助理、神木石峁遺址考古隊領隊孫周勇陜西省考古研究院研究員、商周研究部前部長張天恩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所研究員、夏商周考古研究室主任兼二里頭工作隊隊長許宏
玉器是有意埋進城墻里的
記者:石峁遺址的發現比較久了。為什么選擇在2012年啟動發掘?
張天恩:2011年對遺址做了一個全面的勘查,發現這個城非常大,400多萬平方米,龍山時期最大的城。過去文物普查的時候知道有城,但并沒有想到規模有這么大,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發現后,2012年就動工了。
記者:發掘出的玉器是建城時埋進墻里去的嗎?還是后面放進去的?
孫周勇:具體原因目前還不能解釋,但可以講我們觀察到的現象。玉器是有意埋藏進去的,在修建過程中。這個很難理解,很可能是跟祭祀禮儀宗教活動有關。
記者:埋那么多人的頭骨也跟祭祀有關?
孫周勇:對,應該也跟造城時的祭祀有關。這座城,證實在公元前2000年-2500年的時候,北方有一個很大的集團中心。至于它是誰的,我們還沒法說。過去,我們以為北方不是那么發達,是蠻荒之地。但現在,知道那時有類似現在有北京、有西安、有廣州這樣的格局。
它存在于華夏形成之前
記者:現在知道這座城有幾個城門?
孫周勇:內城和外城各有東城門,其他的不好確定。外城的東城門在全城最高處,有防御性的作用,便于了望觀察。
記者:在石峁古城存續期間,那塊土地屬于誰的勢力范圍?是不是華夏之域?
許宏:沒有文字記載,不知道是哪個邦國的。石峁城址應該是一處區域性的中心吧。
孫周勇:它存在于華夏形成之前,也不在后來華夏的區域。張天恩:它屬于哪個部族,沒有說法,找不到記載——我翻的所有的書上都沒有。這個考古應該是中國北方地區文明最重要的發現。
記者:如此宏大的規模,您認為它可能是一個什么樣的城市?是不是一座都城?
孫周勇:“都城”的概念,那時不一定有。我傾向于酋幫,就是部落,大的集團,這個城址是大的勢力范圍控制的一個中心。
許宏:石峁是當時那一帶最大的城址,如有都城,它就應該是。
張天恩:地域性都城,相當于中原地區夏朝的都城。它就是龍山時期最大的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