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外,法門寺景區還打起了在二期景區“賣墓地”的主意。前述法門寺集團內部人員提供的資料顯示,“靈境墓園”作為二期項目的重點被法門寺集團加速推進,并寄予厚望。按照計劃“全年開展墓園預售,實現銷售收入600萬元”。
其他二期項目如禪修林、管理中心,目前還處于土地儲備和爭取開工的狀態。
“曲江模式”主要特點是以文化帶動地產,以地產的增值來反哺文化產業的投入。由于法門寺地處偏僻的扶風縣法門鎮,房地產難以炒起來,所以面臨現在的困境。
“賣房不行就賣墓地,總之離不開就地取財。”一位不愿具名的知情人士向記者評論道。
法門寺僧人不斷流失
據記者了解,法門寺文化景區目前與法門寺圈在一起,采取通票制,旺季票價120元/人,淡季90元/人。與法門寺景區借佛斂財不同,法門寺卻面臨著僧人不斷流失的尷尬。
陜西省寶雞市扶風縣,東距西安110公里,西離寶雞市90公里,地理位置偏僻,卻佛緣深厚。以縣城為中心,向北不到10公里是法門寺,往南6公里又有大明寺,二者都是北方著名古剎。
“在1987年法門寺出土舍利之前,大明寺的名氣在我們之上。”2012年12月20日的大雪中,法門寺的一位年長法師對《投資者報》記者如此談及同處扶風縣的兩座佛教古寺。
當記者提到,法門寺景區建成以后法門寺的名氣就更大了,該法師沉默不語,片刻后轉身走開。
法門寺的官方介紹顯示,法門寺始建于東漢末年,距今約有1700多年的歷史,有“關中塔廟始祖”之美譽。盡管如此,法門寺今天的聲名鵲起,還是由于1987年在寺院古塔之下地宮出土的佛教圣物“釋迦摩尼佛指骨舍利”,以及上千件珍貴的唐代文物。
2012年12月20日,記者踏入位于景區東北一隅的寺院,一股清幽莊嚴之氣,令人心生虔誠和敬畏。然而僧人卻不多見,有的殿宇里面竟然空無一人。
記者通過多方了解,法門寺景區建成以來,寺院僧人正在大量流失。
而岳路平告訴記者,近幾年寺院的僧人規模已從過去的二百七八十人,減少到70人左右。僧人流失率達3/4。
記者2012年12月25日上午致電法門寺監寺智超法師,他不愿對僧人流失以及寺院與景區的關系問題向媒體發言。他說,“之前也有新聞媒體來采訪,后來用智超法師的名義在媒體上發表,造成了很大的社會影響,尤其是對于政府那邊。”
智超法師向記者表示,法門寺面臨的問題他們會向宗教局等方面反映,他希望寺院和媒體“各自扮演各自的角色很好”。
“景區的開發,尤其是過度商業化,使被挾持于景區之內的法門寺也難覓清凈,修行的環境大不如前。”岳路平分析僧人流失的原因。
岳路平認為,更重要的是法門寺地宮出土的佛教圣物,佛指舍利被景區占據,放置于合十舍利塔用以招徠游客賺錢,這對很多慕名而來的法師和僧人都是一種屈辱和打擊。為此,岳路平近年來一直通過媒體和博客呼吁舍利回歸寺院。
“他們是旅游景區,純粹是商業行為,他們是他們,我們是我們。”一位法門寺僧人對記者表示,“除了有重要法事活動,我們基本上不去那邊。”
相比而言,同處一縣,居于城南6公里處的大明寺依然保持了佛教寺院的清凈。同為隋唐時期的寺廟,據了解,一部分從法門寺出走的僧人,就近選擇了大明寺修行。
岳路平告訴記者,法門寺與景區的協議已經在2012年5月中旬到期,雖經對方多次催促,法門寺依然未進行續簽。“因為媒體和各界的關注,寺院已不像以前那么容易妥協了。”(投資者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