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江文投2011年一期短期融資券募集說明書顯示,其投資控股的法門寺集團截至2010年9月末公司資產總額為34.2億元,負債總額23.2億元,2010年1~9月實現營業收入7735萬元,利潤總額-473萬元。在一期項目尚無法盈利的情況下,45億資金如何籌集?
2012年12月20日下午,記者實地走訪了法門寺集團辦公所在地,法門鎮富萊花園酒店。這是一個陳舊的院落,不大不小,主辦公樓是三層樓房,墻面已經泛黃,站在樓下可以看見,好幾個房間的窗玻璃都掉空,只剩下生銹的窗框。
記者想就法門寺集團經營狀況向集團常務副總唐喆做一個訪問,公司招商推廣部的一位汪姓男士告訴記者,“集團領導最近都已去西安開會,只留下幾個工作人員值班。我已將你的采訪請求告訴集團領導,領導年底很忙估計沒有時間接受采訪。”
此前,19日下午,記者就同樣問題將采訪函、采訪提綱傳真至曲江文投,截至發稿時未獲任何回應。
寺院與景區的利益糾葛
記者走訪法門寺景區發現,景區山門廣場前的石碑上題名為“法門寺”,而不是“法門寺文化景區”。
走進景區,氣勢磅礴的廣場,比長安街還寬闊的佛光大道,令人心生敬畏。隨處可見的巨型羅漢、菩薩塑像,禮佛用品商店,以及佛教專用的功德箱,很容易讓人誤以為到了法門寺。
法門寺文化景區規劃總面積9平方公里,一期項目占地1300畝,而法門寺寺院僅有94.5畝,不及景區面積1/10,且位于景區的東北一角,使得一般游客很難識別景區與寺院的區別。
記者從多個渠道了解到,在景區建設過程中,寺院其實是不愿意跟景區捆綁在一起的。“他們是旅游景區,是賺錢的,跟我們不相干。”在法門寺天佛閣一位法師對記者如是說。更多僧人在記者問及景區與寺院的關系時,都面有難色,匆匆走開。
事實上,早在2009年就有媒體報道稱,2009年3月20日,就在法門寺文化景區緊張施工的時候,法門寺貼出公告稱“由于法門寺文化景區建設有限公司在有關政府部門的大力支持下,強行在法門寺山門口砌圍墻,設門賣高額門票,連寺院內部用車出入通道也要封閉”,因此決定從當天下午一時開始“關閉山門進行依法抵抗”。
之后,法門寺僧侶還一齊涌出山門,合力推倒正在施工中的圍墻。
一位曾在西安修行過的中國佛學會法師告訴《投資者報》記者,“建景區以前28元的門票,寺院每年的門票、香火和功德收入約3000萬,現在景區搞通票制120塊一張票,去年收入1.4個億,寺院得到的只有1000多萬。”
法門寺南面的“法門鎮街道”是法門鎮鎮中心,布局呈工整的天字形,天字當中一豎是法門鎮的“中軸線”,起始就是法門寺古寺的山門。中軸線街道寬闊,兩邊商鋪林立,如今雖然冷清,亦可想見往昔的繁榮。
當地居民介紹,以前來法門寺的游客都是沿著這條中軸線,穿過“皇帝佛國”的巍峨牌坊,上緩坡而入法門寺,兩邊的賓館、飯店、佛事用品的生意可想而知。
“如今的景區大門離這邊很遠,游客從景區大門進去時常常被導游、工作人員叮囑必須原路返回,不然坐不到返程的車,法門鎮主街也就基本上沒有游客過來了。”60多歲的劉老漢說,他在自家門臉房賣些棉鞋、棉被等物,門口經營著六七張臺球案子。“原來這條街上的店面一半多以上賣佛事用品,現在關的就剩幾家了,也沒生意。”
法門鎮家外家賓館的王老板還兼營一個小超市,他言語不多,“現在生意反而比建景區之前還差。”對于一再推遲的拆遷,當地居民擔憂多于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