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馬集團董事長齊普策在中國發展高層論壇2025年年會期間接受新華社記者采訪時表示,寶馬集團深深扎根中國,與中國發展同頻共振,和中國創新共生共進。
“我們在中國擁有德國以外最大的產業布局。自2010年以來,寶馬在沈陽生產基地已累計投入約1160億元人民幣,這也是寶馬在德國之外規模最大的投資。”齊普策說,中國是全球創新的引擎,寶馬集團深耕中國,以科技創新為核心,共同探索互利共贏的發展機遇。
目前,寶馬集團已在華建立了四大研發創新基地和三個軟件公司,中國市場在寶馬全球創新版圖中的戰略地位日益凸顯。
“我們在中國不僅擁有德國以外最大的生產規模,還建立了德國以外最龐大的研發隊伍——超過3000名研發人員。”齊普策說,寶馬一直在踐行著“家在中國”的承諾。
中國汽車市場競爭激烈,但寶馬集團不僅積極擁抱競爭,還與中國伙伴合作創造更多市場機遇。早在2012年,寶馬集團就成為寧德時代的第一個汽車客戶。如今雙方攜手推進大圓柱電池量產,并將其應用于新推出的“新世代”車型。
“我們與寧德時代、億緯鋰能兩家中國電池制造商建立了深度合作,它們不僅是我們在中國的伙伴,更與我們在全球范圍內合作。”齊普策說,寶馬集團珍視這種高度專業化、高效務實且以增長為導向的合作關系,開放合作正是未來的成功之道。
據齊普策介紹,為支持“新世代”車型在歐洲的生產,寧德時代已在匈牙利投資建廠。“我們應當持續以開放、積極的態度,接納并促進來自中國以及全球其他地區的外部投資。”
面對全球貿易保護主義的加劇,齊普策表示,應對全球性挑戰需要深化國際合作與產業融合,而非反其道而行之。保護主義沒有出路,只會帶來滿盤皆輸。
“我們的行業本質是全球化的,所有環節都相互關聯。我們應當全力消除壁壘,而非增設壁壘。”齊普策說,歐盟委員會對中國制造的電動汽車征收反補貼稅并不合理,這一做法不但無助于提升競爭力,也影響了市場運行。
在齊普策看來,人工智能是未來合作的關鍵領域之一。寶馬已在中國成功部署了超過200項AI應用,既體現在產品端如語音識別等,也貫穿于從研發到生產、采購到質量管控等業務全流程。
“我們與中國發展同頻共振,和中國創新共生共進,隨著中國經濟的繁榮而蓬勃向上。對我們而言,‘家在中國’不只是在這里設廠或是銷售汽車,更是與中國結伴同行、共創未來。”齊普策說。(記者潘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