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4日,烏克蘭危機升級滿3年。當前,和談呼聲不斷上升。近期美俄高層圍繞解決這場危機的互動倍受關注,也引發烏克蘭和歐洲多國不滿。各方利益分歧盤根錯節,相互博弈仍在激化。
請看新華社駐俄羅斯、烏克蘭、美國和歐洲的記者從前方發回的報道——
@俄羅斯
烏克蘭危機升級已歷時三年,戰場外的外交博弈近期出現新進展。
俄美高層逐步恢復直接對話和溝通,對穩定地區和國際局勢十分重要,對推動烏克蘭危機解決有積極作用。但另一方面,俄美恢復聯系引發烏克蘭和歐洲的不滿和質疑,由于在烏克蘭危機解決方案、歐洲安全整體架構等問題上存有分歧,各方力量正在進行激烈博弈,烏克蘭危機徹底解決仍需要各方共同努力。
@烏克蘭
烏克蘭民眾急切盼望停火,但又不看好停火前景,認為俄烏立場迥異,即使停火也恐難持久。此外,烏克蘭各界認為,當前實現和平的最大不確定因素來自美國總統特朗普。
分析人士認為,特朗普上臺后打出的政策“亂拳”是在對各方進行“壓力測試”,通過試探各方底線以謀取最大利益和施壓籌碼。未來,如果美俄無法就戰略層面的“根源問題”達成妥協,特朗普是否會再次突然調轉槍口也未可知。在特朗普的強力攪動下,圍繞烏克蘭危機的全球博弈正在激烈展開,各種不確定性加速碰撞,接下來各方將就更廣泛的和平框架構建進行實質性較量。
@美國
美國撇開烏克蘭和歐洲盟友與俄羅斯接觸,美烏關系趨于緊張。特朗普和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近期“互懟”,分析人士認為,特朗普對澤連斯基惡語相向的深層次原因是,他認為美國被澤連斯基“玩弄”,從這場危機中沒有撈到足夠多的好處。在他看來,拜登政府對烏援助過于“慷慨”,歐洲則付出不夠,今后應承擔為烏克蘭提供安全保障的責任。
眼下,澤連斯基正試圖減小烏美關系受到的負面沖擊。法國總統馬克龍、英國首相斯塔默本周將到訪美國,預計將強調維護跨大西洋聯盟關系穩定、美國為歐洲安全提供支撐的重要性等。美、俄、烏、歐關系正面臨“洗牌”,未來四方互動將更有看點。
@歐洲
過去三年,歐洲不僅在經濟、能源、政治和社會等方面持續承壓,其內部團結也面臨日益嚴峻的挑戰。美國對外政策轉向,讓歐洲意識到,自身安全不能再依賴外部力量;但內部分裂又使得“歐洲戰略自主”難以取得實質進展。歐洲在被邊緣化的同時深感焦慮不安。面對美國的“越頂外交”,馬克龍近日兩度緊急召集部分歐洲領導人商討對策,但內部仍難以形成統一戰略。
在可預見的未來,歐洲的選擇依然有限——要么加強自身防務,提高安防政策的獨立性;要么接受在美國主導的談判桌上被動等待。不過,任何一種選擇,對歐洲而言都代價不菲。
歐洲智庫研判,烏克蘭危機有可能進入“凍結”狀態但俄烏未必會真正和解,歐洲需為長期不穩定局勢做好準備。
(記者:黃河、李東旭、孟菁、鄧仙來、胡友松、夏原一、劉宇軒、張琨、王申;視頻:孫碩、王玉玨、沈浩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