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布魯塞爾5月11日電 (記者 德永健)以“科技與人權”為主題的2022中歐人權研討會10日舉行,奧地利、英國、德國、匈牙利、意大利、希臘、西班牙等國人權專家以線上方式參會,圍繞如何破解科技“雙刃劍”等熱點議題展開研討。
奧地利前總統、奧中友好協會主席菲舍爾表示,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正在改變人類生活,也為保障人權帶來挑戰;歐中人權專家在研討會上進行深入交流,將促進彼此理解和合作。
奧地利駐華大使利肯表示,人工智能等新興技術對促進人權保障具有巨大潛力,但可能對人權造成嚴重威脅;當前中國在科技領域發揮先鋒作用,奧地利非常重視與中國就“科技與人權”展開交流合作。
奧地利維也納大學、慕尼黑德國聯邦軍事大學歐洲法、國際法和比較法教授賓德結合新冠肺炎疫情,指出新興技術至關重要,有助保障健康權、生命權,受教育權乃至投票權等人權,但對隱私權、家庭生活權等帶來巨大挑戰;新興技術只有置于國際人權法之下,才能為保障人權服務。
聯合國人權事務高級專員辦公室發展和經濟社會事務局局長霍蘭德表示,面對環境污染、氣候變化、生物多樣性退化“三重危機”,科技是促進人類經濟社會發展的關鍵工具;科技創新可以增進民眾福祉,但當前全球分配不均,為此要把科技創新與發展權相結合,確保公平分配科技創新,助力全球可持續發展。
奧中法律協會律師畢希勒在發言中聚焦人工智能,表示人工智能既在醫療、自動駕駛等領域蘊含巨大潛力,又面臨數據保護不力、決策責任不清、系統運行不透明乃至可能危及人類尊嚴等倫理問題,未來應考慮設立國際許可認證機構,在全球范圍對人工智能的倫理使用進行監管。(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