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北京5月6日電 全球應對糧食危機網絡(GNAFC)羅馬當地時間4日發布最新年度報告顯示,突發性糧食不安全水平創新高。面臨突發性糧食不安全并需要緊急糧食援助和生計支持的人數繼續以驚人的速度增長。因此,從根源上解決糧食危機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緊迫,而不僅僅是在危機發生后做出反應。
全球應對糧食危機網絡是由聯合國、歐盟、政府機構和非政府機構組成的國際聯盟,致力于共同應對糧食危機。該報告重點指出,在一些國家或地區,糧食危機的規模和嚴重程度超越了當地的資源和應對能力。在這種情況下,對國際社會的動員是必要的。
報告顯示,2021年,53個國家/地區約有1.93億人面臨“危機”級別或更嚴重的突發性糧食不安全狀況(綜合分類/協調框架第3-5階段),與2020年已經創紀錄的人數相比又增加了近4000萬人。其中,埃塞俄比亞、馬達加斯加南部、南蘇丹和也門的57萬人被列入“災難性”級別的突發性糧食不安全,這是突發性糧食不安全的最嚴重階段(綜合分類/協調框架第5階段),需要采取緊急行動以避免大規模的生計崩潰、嚴重饑餓和死亡。
在各版本報告所列出的39個國家/地區中,面臨“危機”級別或更嚴重情況(綜合分類/協調框架第3階段或以上)的人口數量在2016年至2021年期間幾乎翻了一番,自2018年以來,每年的人數都只增不減。
該報告指出,這些令人擔憂的趨勢是多種因素相互作用的結果,從沖突到環境和氣候危機,從經濟危機到健康危機,其中,貧窮和不平等是深層次原因。其中,沖突仍然是糧食不安全的主要原因。雖然這一分析是在烏克蘭沖突之前進行的,但報告表明,這場沖突已經暴露了全球糧食系統相互關聯的性質和脆弱性,對全球糧食和營養安全造成了嚴重后果。報告指出,正在應對突發性饑餓的國家尤其容易受到東歐沖突所帶來的風險的影響,這是因為它們高度依賴糧食進口,而且容易受到全球糧食價格沖擊的影響。
突發性饑餓正在飆升至前所未有的水平,全球形勢也在不斷惡化。沖突、氣候危機、新冠疫情以及不斷升高的糧食和燃料成本,已經使世界處于危機之中。現在,烏克蘭沖突是災難之上的災難。幾十個國家數以百萬計的人正處于餓死的邊緣。世界糧食計劃署執行干事戴維·比斯利(David Beasley)說:“我們迫切需要緊急資金,將他們從危機的邊緣拉回,在為時已晚之前扭轉這場全球危機。”
報告的調查結果表明,需要將小農農業作為優先的人道主義應對措施,以及扭轉長期消極趨勢的解決方案。此外,推動外部資金分配方式的結構性改變,通過長期發展投資使人道主義援助逐步減少,這可以從根源上解決饑餓問題。與此同時,我們需要共同促進以更有效和可持續的方式提供人道主義援助。
同時,加強協同行動,確保人道主義、發展和維護和平的活動以整體協調的方式進行,避免進一步加劇沖突和因此導致的意外后果,也將有助于恢復力的建設和改善。
《全球糧食危機報告》是全球應對糧食危機網絡的旗艦出版物,其編寫工作由糧食安全信息網絡(FSIN)推動。該報告由17個國際人道主義和發展組織參與,是基于共識的多方分析的結果。(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