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5月5日電 (謝雁冰)動蕩的烏克蘭局勢正給世界帶來重重危機,不少國際觀察家注意到,俄烏沖突演變至此,正是以美國為首的北約不斷東擴,一再“拱火”而致。
從多年來持續推動北約東擴,到此次挑起并介入俄烏沖突,美國為何在國際舞臺上持續癡迷于“拳頭的力量”?中國人民大學國家發展與戰略研究院研究員刁大明近日接受中新社專訪,分析其背后動因。
俄烏沖突所暴露的只是美式霸權的“冰山一角”。中國人權研究會發表的《美國對外侵略戰爭造成嚴重人道主義災難》開篇表明,據不完全統計,從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到2001年,世界上153個地區發生了248次武裝沖突,其中美國發起的就有201場,約占81%。
刁大明指出,從更長更廣的時空維度觀察,俄烏沖突是美國在其利己與霸權本性驅動下對國際秩序的又一次無視與踐踏。
“從朝鮮戰爭到越南戰爭,從海灣戰爭到科索沃戰爭,從阿富汗戰爭到伊拉克戰爭,再到當下的俄烏沖突,美國持續癡迷于‘拳頭的力量’,其早已是破壞國際秩序、威脅全球和平與發展的‘伏地魔’。”刁大明說。
糾其背后動因,刁大明指出,在經濟上,美國意圖為國內的壟斷資本提供源源不斷的資源與市場。比如在俄烏沖突中,通過一邊“遞刀子”一邊“點鈔票”,美國軍工復合體、能源巨頭等賺得盆滿缽滿,美國的錢袋子“嘩嘩作響”。
在政治上,美國希望通過挑起亂局、沖突和戰爭實現對一些國家和地區的地緣控制。例如,美國支持策動的“阿拉伯之春”,導致西亞北非諸多國家至今仍處于動蕩之中;美國長期在多個中東國家進行情報滲透和顛覆活動,協助反對派策動政變,嚴重干涉他國內政。
刁大明認為,美國為了自身私利以戰爭沖突等方式干涉別國內政,這本身就是侵犯、踐踏別國人權的擴張與霸權行為。
“在制度上,這也凸顯了美國的‘雙重標準’?!钡蟠竺髡f,美國霸權表現為“合則立、不合則棄”,只要對自己有利,任何行為都可以超過所謂“標準”;如果對自己不利,完全可以以“標準”為由,加以介入、打壓,進而維持自己的霸權利益。
另一方面,在頻繁發動、煽動戰爭,介入地區沖突背后,美國總在不斷為其行為尋找“合法性”:打著“避免人道主義災難”的旗號,公然繞過聯合國安理會,對南聯盟進行狂轟濫炸;借由一小瓶白色洗衣粉栽贓伊拉克,以“清除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為名對伊發起攻擊;以“阻止敘利亞政府使用化學武器”為由,對敘展開空中打擊……
刁大明對此表示,所謂鼓吹“合法性”,其實也是美國霸權霸道霸凌思維的重要體現。身為國際秩序的破壞者,美國反復強調所謂“以規則為基礎的國際秩序”,以此來凸顯自身在國際舞臺上領導地位的所謂“正當性”。美國可以不受約束,但其他國家必須接受約束、進而其行為必須符合美國利益。美國的所作所為正帶來一系列復雜社會問題,不斷引發地區和國際危機,產生的外溢效應難以估量。
“美國言行的背后是霸權私利、是壟斷資本的私心,是對國際秩序的肆意踐踏?!钡蟠竺鞅硎荆饰雒绹l繁挑動亂局、沖突和戰爭背后的邏輯,有助于認清美國霸權的本質。從長遠看,唯有攜手建設相互尊重、公平正義、合作共贏的新型國際關系,方符合國際社會的共同利益。(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