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輛巴士是如何確定自己的啟程時間及目的地的,如何確保“貨物”會在規定時間配送到規定位置?這正是三位諾貝爾獎獲得者要解決的。謝克曼發現“運輸狀況異常”的酵母與混亂的公共交通系統一樣,囊泡堆積在細胞的某一個角落,而導致這一擁堵狀況的罪魁禍首——三類編碼調節囊泡運輸關鍵蛋白的基因;羅思曼發現了囊泡與“乘客”精確對接的奧秘——一種蛋白質復合物,可令囊泡基座與其目標細胞膜融合,由此解決了囊泡“釋放”問題,確保了“乘客”準確、及時到達。如果說羅斯曼與謝克曼的發現可以解釋囊泡作為一輛“穿梭巴士”是如何準確接送“乘客”的,那么祖德霍夫的研究成果則闡明細胞運輸系統在時間上的精確性,并指出“乘客”須有指令方能下車的信號問題。
無疑,囊泡運輸系統是細胞生命活動的支柱,正是有了囊泡的存在,人體內各種物質才能有條不紊地運輸,確保新陳代謝的正常運轉和生命的延續。
囊泡運輸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諾貝爾獎評選委員會說,這一機制的發現幫助研究人員更好地了解了多種疾病,包括糖尿病和免疫系統紊亂,希望囊泡運輸調控機制的研究能繼續推動藥物研發,治療人體代謝缺陷等疾病。
“若囊泡運輸出現障礙,則可導致多種疾病發生。”李培峰說,發育缺陷、免疫缺陷、神經退行性疾病、白化病、腫瘤、精神分裂癥、糖尿病與高脂血癥等都涉及囊泡運輸的異常。在他看來,三位科學家對于囊泡機制的揭示為人們準確清楚地認識相關疾病的發病機理進而尋找治療靶點提供了理論支持,從而使人類更好地戰勝疾病成為可能。
當前,我國有越來越多從事囊泡轉運研究工作的人員都曾在國際知名實驗室學習工作,目前我國已經有100多個實驗室正在開展與囊泡轉運有關的研究,在研究內容上能夠緊跟國際的研究熱點,研究能力也取得了很大進步。當前,我國對于囊泡轉運機制的研究已經滲透在老年癡呆癥、糖尿病等多個重大疾病研究的框架內。
李培峰說:“對于囊泡、線粒體、內質網、高爾基體以及細胞核等膜包圍的結構的研究必將成為未來的一個熱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