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全年:
營業收入4.84億元,同比下降14.08%;凈利潤767.4萬元,同比下降86.65%。
2013年中期:
營業總收入為2.4億元,比上年同期下降2.97%;凈利潤為-3894.92萬元,同比下降457.46%。
2013年全年
預計凈利潤為-6000萬元至-6500萬元,同比下降881.83%-946.98%。
與三星合作沒有實質性進展
每部手機屏幕其實都由幾部分組成,最外層的玻璃蓋板、中間層觸摸屏、最底層是顯示屏。星星科技是生產最外層視窗防護屏的企業。
手機廠商的采購訂單就是其衣食父母。
按照星星科技的說法,其業績大幅變臉的其中一個原因也出在客戶問題上,包括主要國際客戶諾基亞訂單下滑,重點開發的國內市場訂單華為和中興等客戶具有不穩定性。
2006年,星星科技傍上當時手機界的“大款”諾基亞,獲得其供應商認證,諾基亞隨后成為星星科技的第一大客戶。到2008年—2010年,諾基亞的銷售額占星星科技主營業務收入的比例已經達到63.82%、71.15%和67.77%。
那幾年也是諾基亞的輝煌期。市場研究公司Gartner數據顯示,2006年諾基亞在全球手機市場占據了36.2%的份額,穩居全球第一大手機廠商寶座。當年全球前六大手機廠商中還沒有蘋果的位置,三星手機的市場份額為11.8%,排名第三。
轉眼到了2011年,同樣是Gartner的調研數據,2011年第一季度,諾基亞手機全球市場銷售份額由上一年同期的30.6%跌至25%,為14年來新低。此時,三星市場銷售份額已經追至16%排名第二,蘋果為3.9%排名第四。
“諾基亞的整體趨勢是在下滑,我們也受到沖擊。”星星科技證券部負責人說,手機行業終端市場變化之快,一兩年前根本無法預測誰會引領這個市場。“2010年時諾基亞手機還是處于霸主地位的,2011年下半年開始蘋果和三星漸漸取代了諾基亞的位置。包括現在國際市場上蘋果是否一直能保持霸主地位,三星是否一直堅挺,諾基亞能否翻身,國內的華為中興聯想是否能夠與國際品牌并駕齊驅,這些問題都是不確定的。”
有業內人士對新京報記者確認,今年三星對星星科技有過幾次考察,曾有消息稱星星科技有可能被納入三星供應商體系。但星星科技證券部負責人表示,此事目前還沒有實質性進展,主要問題出在產能上。
上述人士介紹,蘋果、三星等國際手機企業選擇供應商時通常會提一個要求,就是供應商必須滿足能單獨為它提供多少的產能,但是最終是不是真的分配給供應商相應的訂單,還是未知數。
“這是一種策略,它們希望供應商給自己供貨的時候盡量減少給別家的產量。”該人士稱,“所以在跟三星的合作方面一直沒有實質性進展,畢竟總體產能是有限的。”
8億收購,豪賭觸摸屏
上市兩年即面對業績下滑增長乏力,星星科技選擇轉型,但每一步都走得艱辛。
對于一直服務于國際客戶的星星科技而言,轉向國內市場并不容易。一位業內人士稱,國內上線一款產品,自己也不確定未來能銷售多少部手機,后期會不斷做出調整。星星科技證券部負責人表示:“國內客戶的開發不是難點,但國內市場多品種、小批量、批次多的特點會造成生產線切換頻繁增加成本。”
在拓展客戶的同時,今年8月,星星科技還出手了一個8億的大動作,擬以發行股份購買資產方式購買觸摸屏生產商深越光電。預案顯示,星星科技擬以13.43元/股的價格向毛肖林、洪晨耀、南海創新、海通開元及深圳群策群力發行不超過5320萬股,購買其持有的深越光電100%股權,交易總價83937.5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