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東蘇寧國美三家展開的對抗,讓人們感受到了網絡的威力。此前,圖書音像等傳統門店在網絡威脅下,出現行業性的整體凋敝甚至關門歇業。不過,專家認為,大家電賣場雖然要面對京東、天貓甚至自家網上商城的威脅,但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它們會共存發展,不會淪落為線上家電產品的體驗店。
沖擊
網絡啥都能看 書店快速消失
在多個行業,網絡對于傳統行業的影響已經發生質的變化。位于大學或者中學附近的圖書音像租賃門店,在10多年前生意一般很好,武俠類的名著和各種武俠槍戰的DVD,都是學生和附近居民喜歡租賃的文化消遣,而現在,這些門店早就消失不見了。最大的原因就是網絡的興起,人們可以在電腦甚至手機上,非常方便地看到新書和新電影,價格也不貴。
圖書實體店的消亡路徑
1995年,亞馬遜公司成立,開始主營網上圖書銷售,后來逐漸擴大到DVD、音樂光碟、電腦、衣服、家具等。
1999年,當當網成立,初始專注于網上圖書、音像產品銷售。
2007年,亞馬遜率先推出具有劃時代意義的Kindle閱讀器。
2008年6月,德國貝塔斯曼宣布關閉分布中國的38家21世紀連鎖書店,旗下負責書友會和BOL業務的直接集團也于近期解散。
2010年8月,美國最大的連鎖書店巴諾書店宣布掛牌出售。
2010年1月,北京中關村第三極大廈內的第三極書局關門。
2011年7月,美國第二大傳統圖書零售商博得斯集團破產。
2011年7月,位于北京大學南門、被譽為“北京三大民營書店”之一的“風入松”書店,經營十余年后也關門停業。
實體店試裝 網上店下單
在圖書音像門臉消失的同時,品牌服裝專賣店的生意也每況愈下,顧客進店后試衣服,記住編碼后轉身就在網上下單,傳統的服裝專賣店成為網上服裝的試衣間。去年11月11日“光棍節”,淘寶商城支付寶交易額突破33.6億元,是2010年的近4倍,淘寶網和淘寶商城總支付寶交易額則突破52億元,超過了香港6天的零售總額。
預測
家電網售持續上升 多業態長期共存
圖書音像服裝業遭遇網絡銷售沖擊,大家電也會步它們的后塵嗎?
京東商城高級副總裁吳聲認為,大家電時代已經來臨,如果價格更有競爭力,服務更優,各種安裝售后政策不弱于線下,消費者為什么不選擇呢?
“這個問題的背后是業態的升級和對消費者的洞察。信息越來越對稱,用戶體驗越來越好,這是無論線上還是線下都要正視的核心邏輯。相當長一段時間,多業態共存的格局會比較明顯,但網絡零售的份額會持續上升。這是消費者習慣的改變遷移使然,也是電商作為生活方式的消費形態使然。”
中國電子商務協會副秘書長陸刃波也認為,電子商務的上升態勢是毫無疑問的,但是傳統的大家電賣場短時間內不會消失。“這與大家電的產品特性相關,也和購買人群的習慣相關。年輕人買家電,習慣于在網上買,年歲大的人買家電,習慣逛家電賣場。另外,對于消費者來說,大家電更加需要注意實際體驗,這些在網上看和在實際店面內一臺臺比較,用戶的心理感受還是有很大不同的。”
延伸
網購也需體驗店
谷歌公司自己開發的第一臺采用Android系統的手機,全部采用在網上銷售的方式,結果慘敗。
一家國內大IT廠商采用網絡渠道銷售最新的智能電視機,雖然產品配置比較高端,但是銷售慘淡,原因就是缺乏線下的體驗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