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打撈出水的“天安”號警戒艦艦首
韓國中央日報網站認為魚雷殘骸已經“鐵證如山”。
據航宇防務網2010年5月21日報道 國際調查組通過深入研究,提出了無可辯駁的證據,“天安”艦是遭到朝鮮重型魚雷攻擊后沉沒。魚雷戰斗部重約為200~300千克“黑索金”,在龍骨下方水面以下6~9米的深度、燃氣輪機艙室中心左方約3米的位置爆炸。爆炸導致艦艇從腫部斷為兩截,104名艦員中的46名喪生。
調查小組組長尹德龍(Yoon Duk-yong)表示,關鍵證據是復原的魚雷部件,包括帶螺旋槳的推進發動機和舵斷面。這些部件與CHT-02D型魚雷的圖表非常匹配,該圖表是在朝鮮為了出口提供給外國的介紹性小冊子里面。CHT-02D型魚雷是一種重型被動聲自導魚雷,直徑約為50厘米,重1.7噸,其中炸藥重量達250千克。復原的魚雷殘骸上面還有朝鮮標記的序列號。
魚雷可能由朝鮮130噸的“玉高”級微型潛艇發射。調查團還表示,朝鮮在西部海域海軍基地的幾艘微型潛水艇和1艘母艇等在事發兩三天前離開基地,在“天安”號遭受攻擊兩三天后才返回,而事發當時,其他周邊國家的潛艇均在本國基地或周邊海域活動。
一個很好的猜測就是,這些微型潛艇在“天安”艦巡邏區域展開,而其中一艘發現自身處于攻擊位置。人們相信,受質疑的潛艇確認目標后,在近距離內展開了攻擊。攻擊后,潛艇迅速離開了事發區域,并沿著之前滲透進該區域的路線原路返回。(中國船舶信息中心 柳正華)
(中國國防科技信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