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33年的中國海軍
15世紀的中國海軍無疑是當時世界上最強大的海軍。在明朝重臣三保太監鄭和的率領下,中國海軍曾7次下西洋。
明王朝初期制訂了向外發展的政策,希望保護貿易航線,為一個不斷壯大的中國進口奢侈品和原材料。當時,中國海軍的技術很可能是世界上最先進的,其造船技術已領先歐洲1000年。
鄭和第一次下西洋的船隊規模非常龐大,由317艘船組成。其中6艘被稱為“鄭和寶船”的船只長148米,寬60米,船上有9根桅桿和12面風帆。總而言之,明朝時期的中國進行了7次遠征。遠征船隊的航行范圍令人吃驚,其中包括東南亞、印度、非洲之角和波斯灣。
1815年至1918年的英國皇家海軍
拿破侖戰爭在歐洲的終結使得英國皇家海軍成為世界規模最大、實力最強的海軍。作為一個島國的海軍,英國皇家海軍對保護通往英國海外殖民地的海上航線安全至關重要,尤其是其在北美、印度和非洲的殖民地。
這一時期恰逢所謂的“英國強權下的世界和平”時代,世界處于較為和平的階段。在整個19世紀,英國皇家海軍的平均規模僅為5.2萬人,但它在控制“大戰”沖突方面發揮了巨大的作用。
通過所謂的“兩強標準”,英國皇家海軍一直保持著較強的實力,這一標準要求英國海軍實力不應低于任何兩個海軍強國加起的海軍力量。如此壓倒性的優勢讓其他大國不敢對倫敦發起挑戰,從整體上顛覆了權力制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