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小山說:“真正的力量是信仰。拼盡半生捍衛英雄,我捍衛的不僅僅是歷史,還有未來。”
英雄,不容改變的紅色基因
■本報評論員
為什么戰旗美如畫?英雄的鮮血染紅了它;為什么大地春常在?英雄的生命開鮮花。
我黨我軍的歷史,就是一部群星璀璨、英雄輩出的歷史。從嘉興南湖的紅船,到南昌城頭的紅旗;從戰火中新生的紅色根據地,到紅色盡染的萬里江山,處處見證著“遍地英雄下夕煙”的浴血榮光。他們或瀝血孤營,或橫刀敵陣,或昂首刑場,或戰天斗地,或見義勇為,或敬業奉獻。他們的名字也許無人知曉,但功勛將永世長存。
革命英雄主義是我軍的優良傳統,是克敵制勝的精神源泉,是需要代代相傳的紅色基因。正如毛澤東同志所指出的,這支軍隊“具有一往無前的精神,它要壓倒一切敵人,而決不被敵人所屈服。不論在任何艱難困苦的場合,只要還有一個人,這個人就要繼續戰斗下去”。心勝則強,心敗則衰。在人民軍隊與強敵的較量中,我們雖然“鋼”少,但在“氣”上壓倒敵人,最終以劣勝優、以弱勝強。一位西方軍事理論家這樣說道:“對于中國的軍隊,我們或許是永遠摸不透的。但是我們知道,評估中國軍隊的戰斗力,是要用它的裝備、現有的戰斗力,加上若干X。”
“天地英雄氣,千秋尚凜然。”英雄不容被遺忘,更不該被褻瀆。然而,一段時間以來,以油滑的段子解構崇高被人追捧,以“翻案”的名義顛倒黑白成為“時尚”,以污蔑的手法質疑英雄甚囂塵上,尤其是互聯網上,詆毀英雄的暗流來勢洶洶。這絕非單純的商業炒作,也非單純的情緒宣泄,而是有幕后“黑手”在策劃推動。其目的就是妄圖用“政治轉基因”取代“紅色基因”,“不知不覺改變人們的價值觀念”,兵不血刃地讓我們變質變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