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我們130火箭炮一營,二十七日中午一點三十分,我們全營各連隊、配屬分隊的炮車和運輸車輛進行編組、編隊,下午二點鐘,我們全營各連隊和團直團后配屬分隊的車隊,從越南河安縣安樂鄉博啥村的休息地出發,回師北上,經過越南朔江城等地,凱旋回國。
戰友們乘車經過越南朔江城附近的時候,看到公路的兩邊地形平坦、開拓,非常有利于機械化部隊開進和展開,非常有利于機械化部隊打進攻戰。當時我們在想,不知什么原因,上級指揮員不把我們炮一師的火箭炮營、加農炮營等機械化部隊擺在這里作戰呢?非要把我們炮一師的火箭炮、加農炮等機械化部隊,拉到那坡縣與云南邊境交界的念井那邊,當時無路的,步兵打通后,工程兵才新開的、泥寧的、坑坑洼洼的土路呢?造成機械化部隊進展緩慢,作戰中造成,步兵跟不上坦克兵,炮兵跟不上步兵,后勤部隊跟不上主力部隊,層層脫節,不能充分發機械化部隊的戰斗力,更不能充分發揮各部隊的整體戰斗力!
(2)根據當時實際情況,現在分析一下,如果說當時把我們炮一師的火箭炮、加農炮等機械化部隊,分主要力量擺在平孟方面,支援步兵122師步步推進,次要力量跟隨121師打穿插的話,那我認為當時的戰局可能就是另種情況了。
據《79年對越自衛反擊戰的9個陸軍軍戰史略述》這篇文章上說:“122師擔負從平孟、孟麻攻殲朔江守敵的任務。第一天戰斗雖然突破了越軍第一線連的防御陣地,突入縱深2-3公里,但是傷亡較大,進展不順利。部隊當晚停止進攻,總結經驗教訓,鞏固既得陣地,肅清殘敵。次日繼續發起進攻,至19日傍晚,364團攻占大無名高地和墩張一線,366團攻占坂洋地區,切斷了朔江之敵向高平撤逃的退路。365團進至一號榕樹山、長白山、馬利一線。20日開始圍殲朔江地區之敵,由于協同不嚴密,364團主力由南向北實施側后攻擊時兩次受挫。21日發起第三次攻擊,3營于18時攻占了朔江。22日11時,364團3營主力與365團1營在大黑石山會合,完成了圍殲朔江之敵打通平孟至朔江公路的戰斗任務。從23日起至3月15日,122師主要執行清剿任務,并繼續打通坂涯至安樂的兩條公路,同時擔任平孟至河安的護路任務。122師原計劃一天最多兩天攻殲朔江守敵,實際上是打了5天,戰斗中多次出現復雜、困難的局面,但該師領導毫不動搖,在堅決貫徹既定決心的同時積極吸取經驗教訓,實施靈活指揮,部隊作風過硬,敢打敢拼,勇往直前,最終完成了軍賦予的任務。”
從上面的戰局情況分析:“第一天戰斗雖然突破了越軍第一線連的防御陣地,突入縱深2-3公里,但是傷亡較大,進展不順利。”當時突破防線時,因為有我們炮一師火箭炮、加農炮、加農榴彈炮和兄弟炮兵部隊強有力的炮火支援,有準備比較充分的步兵、坦克兵、炮兵等各部隊的協同作戰的結果。后來我們炮兵的主力撤回北斗,調往跟隨121師打穿插去了。我這里不是說,缺少了炮一師的炮兵部隊,步兵就難以推進了。我這里只是用來分析情況,如果說當時把我們炮一師的炮兵主力,用在平孟至朔江地區一帶,繼續占領陣地,支援步兵作戰,我相信就能較好地發揮機械化部隊的整體戰斗力!我軍整個戰役作戰,尤其是41軍作戰進展就可能快一些,就不至于被動到那種地步。
以上分析不知當否?請讀者們多加評論,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