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軍偵察大隊對于越軍的這種心理戰術再熟悉不過了。追根溯源,還是十三軍教給越軍的技術。學生與老師玩這一套,實在是班門弄斧。
1950年十三軍解放云南,長期駐在中越邊境。
1952年十三軍奉中央軍委命令在云南馬關縣、硯山縣、西疇縣和邱北縣等地,組建了專門為越南共產黨武裝培養基層指揮員和特種兵人才的教導隊。教導隊設有工兵、炮兵、偵察兵等待特種專業。第一批畢業的偵察專業越軍學員,回去后成為越南正規軍組建偵察分隊的骨干。中國人民解放軍紅軍師--十三軍第三十七師的偵察干部被派往越軍中,幫助組建偵察分隊的同,更在實戰中手把手地教導越軍偵察干部開展偵察行動的技戰術。
1954年越南人民軍發起奠邊府戰役,武元甲對攻克法軍堡壘沒底,奠邊府戰役從1954年3月3日開打,打到4月29日,法軍主要防御分區——南區、中區、北區仍舊屹立不動,三個戰區的10000多名法軍相互呼應拱衛著保障奠邊府法軍后勤的兩個飛機場,疲憊之極的越南人民軍萌生了退意,三十七師偵察連帶領紅軍團打頭陣,楔入中區和南區之間,用炮火將法軍賴以生存的兩個飛機場炸毀,完成了分割包圍法軍。
三十師偵察干部把滲透、穿播、潛伏等一整套偵察技戰術全盤傳授給了越軍偵察分隊。在三十七師鼓舞下越南人民軍從5月1日到7日,全殲奠邊府法軍17000余人,取得了解放越南北方的的關鍵勝利。三十七師回撤時,戰利品全部交給越軍。還把自己的全部裝備──武器、被包,包括士兵身上的軍用水壺全部送給人民軍。許多越南人民軍索要三十七師干部戰士的軍裝,也都慷慨贈與,三十七師的許多干部戰士有的甚至只穿一條短褲回到了中國境內。
在奠邊府戰役中,越南人民軍偵察分隊更是學到了中國人民解放軍有我無敵、一往無前的戰斗精神。奠邊府戰役也使越南人民軍看到了偵察分隊對取得戰斗勝利的重要性,按照解放軍的模式,在所有戰斗部隊團以上編制中組建了偵察分隊,并一概稱為特工隊(意為專門完成特別任務的部隊)。
1958年,越南人民軍根據戰爭需要,又組建了獨立特工隊,直接受軍區一級指揮。但都是小部隊,最高級別級為團級,人數一般在200到300人之間。
1964年,越南人民軍將零散的特工小分隊集中起來,正式組建第一支師級規模的特種部隊——305特工師。
在中越邊境戰爭中,越軍特種部隊多以大隊為編制,中隊、小隊獨立開展特種戰斗。
保衛邊境安全的最好方式,就是敵人在進入國門前制止他們的行動。十三軍偵察大隊正是這樣做的,體現了新一代軍人的嶄新思維。十三軍對越偵察作戰一年,犧牲5人(包括二級戰斗英雄付孔亮),受傷13人,取得了活捉越軍特工隊員(包括1名少校,1名中尉)5人,擊斃敵人170多名(為證明擊斃敵人數量,必須帶回武器等特證,并從敵人的電報通訊中核實),擊傷200多名,摧毀敵人彈藥庫3座,引導炮兵射擊摧毀敵人炮陣地5個的優異戰果。與其它偵察大隊一起,有力地教訓了越軍特工隊這個忘恩負義的學生,邊境和邊民得到了安寧,云南邊防部隊指戰員的戰場綜合疲勞癥也成為歷史名詞。(廣東兄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