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斗結束后,團、營領導在戰斗總結大會上宣布:"七連五班是我們的戰斗模范班,徐佳標是我們的戰斗模范。"為了進一步宣傳戰斗模范,特務團號召全體指戰員向徐佳標學習,并于1945年春在益林鎮孫莊舉辦了《練兵模范徐佳標英雄事跡展》,把徐平時練兵的事跡及參加稽蕩戰斗、阜寧戰斗的場景繪成連環畫,在全團各連輪流展出。
為國捐軀英雄血灑淮陰城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消息傳來,到處鞭炮齊鳴、鑼鼓喧天,人們歡呼雀躍,奔走相告。不久,部隊接到上級的緊急電報,命令特務團去攻打淮陰(清江)的日偽軍?;搓幨沁B接蘇北與淮南、貫通南北運河的咽喉,是抗戰期間日偽長期盤踞的重要城市。日軍投降后已全部撤回南京,但偽軍第二十八師在師長潘干臣的帶領下,仍然不肯向人民投降。淮陰城易守難攻,四個城門均為甕城門,城墻高達七八米,上面設有可供隱蔽射擊的城垛,環城墻每隔數百米設一炮樓,城墻外有護城河,河寬約四十米,水深二三米,護城河與城門之間設有木橋,被敵人用機槍嚴密封鎖。守城偽軍有土匪、漢奸、國民黨投日的部隊,都是一些兇頑之敵。
這次戰斗由新四軍第三師參謀長洪學智指揮,特務團負責南門突破進攻。團領導原先確定三營七連為突擊連,后經八連干部再三請求,改為七、八二連均為突擊連。團、營領導再三強調:"這是日本投降后的第一仗,是我團第一次配合淮海區部隊打仗,是團成立后的第一次攻堅戰,一定要打好。早日打下淮陰城,解救城內的老百姓。"特務團政治處主任蔣潤觀親自給班以上干部和突擊班(七連五班)全體戰士作戰前動員,并為突擊班敬酒壯行。干部戰士情緒非常高漲,決心打好這一仗,每個人都作好了英勇獻身的準備,把自己家庭的詳細通訊地址留下來交給連隊,黨員也交了最后一次黨費。
9月6日下午3時,我部發起對淮陰城的總攻。在輕重機槍及迫擊炮的火力掩護下,我突擊連飛快地通過護城河城門橋,抵達城墻下,火速將梯子架在城上。只見五班長徐佳標手拿紅旗,迅速登上梯子攀登城墻,敵人在上面用力推他、打他,阻止他上城。徐佳標雙手緊緊抓住城墻不放,拼命往上爬,想把右腿抬起來翻身進城。這時徐的兩條腿已被敵人打斷,鮮血直流,腿已不聽使喚。突然,他發現身子右側敵人的機槍又響了,封鎖住護城河上的橋,使我后續部隊無法通過??吹綉鹩褌兗娂姷乖跀橙说臉尶谙?,在這萬分危急的關頭,徐佳標十分吃力而又艱難地把身體往右挪動,迅速用自己的身體堵住了敵人的機關槍眼,敵人的機槍頓時成了"啞巴"。我后續部隊迅速通過了護城河橋,沖進城內消滅了敵人。
徐佳標同志上身扒在城墻上,兩條腿聳拉在城墻外側,紅旗在他身旁飄揚。我們的鋼鐵戰士永遠地挺立在了淮陰城南門上。戰后整理烈士遺體時,只見徐佳標身中無數槍彈,骨頭和內臟都被打穿,犧牲時年僅19歲。為了紀念這位馬特洛托夫斯基式的英雄,淮陰城南門命名為"佳標門",徐佳標所在的七連五班被命名為"徐佳標班",第三師指揮部和師黨委追授徐佳標同志為"淮陰戰斗英雄"稱號。
徐佳標烈士已經犧牲64周年了,但他仍像一座不朽的豐碑,永遠矗立在人民的心中。他的光輝業績永遠鐫刻在人民軍隊的光榮史冊上,他大無畏的愛國主義精神激勵著一代又一代的年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