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軍特種作戰學院學員在進行定向越野訓練。鄭博攝
盡管已經到了10月,南粵大地的深夜仍然不算涼爽。在羊城郊外某綜合訓練基地的叢林間,一場定向越野課目綜合連貫考核即將在伸手不見五指的黑夜中拉開帷幕。
“這次選擇在夜間考核,是為了模擬真實作戰場景,同學們即將面對陌生的環境、復雜的路線和惡劣的天氣,這是對你們體能、戰術和團隊協作精神的考驗,希望同學們靈活運用課堂上所學知識,發揚挑戰極限、永不言敗的特種兵精神,出色完成考核任務。”考核組組長姜闖教授在宣布完作業提要后勉勵學員。
荷槍實彈的學員們精神抖擻,一張張涂滿迷彩油的年輕臉龐上充滿自信與渴望。在領受完任務卡后,這些未來的特種部隊指揮員以標準的特戰小隊滲透隊形消失在茫茫黑暗森林中。
像這樣的定向越野綜合連貫考核,陸軍特種作戰學院已經連續組織了4年。這次,教學團隊綜合設置了滲透、引導、射擊、小隊戰術等多個課目,并且第一次將考核時間定在深夜。在接近9公里的路程上,共設置了23個點位,穿插了13項分課目的考核,是對學員體能、技能、知識、團隊意識、戰術素養和意志品質的全方位檢驗。
4年前,教學團隊在籌劃課程時,沒有將定向越野作為軍事地形學課程中“按圖行進”課目的簡單延伸,而是基于未來信息化條件下特種作戰對于指揮員的實際要求,為不同層次的學員量身打造了一套集“提高、拓展、突破”為一體的特色課程體系。
地形,是定向越野課目的重要研究對象之一。只有在覆蓋范圍廣、涵蓋樣本多、涉及要素全的地形中,參訓者才能磨煉出真正的本領。該學院一改“熟悉地形轉圈圈,固定流程跑趟趟”的做法,將課堂從院校操場轉移到陌生地域,利用周邊森林、河流、山區、湖泊等不同種類地形,將學員拉到各類可能的作戰場景中從嚴摔打鍛煉。不僅有效地提升了學員全域作戰的適應能力,而且積累了適應不同地形的豐富經驗和大量數據,為學員縮短操場到戰場的距離奠定了堅實基礎。
每次上課前,教員都會要求參訓學員將戰斗裝具穿戴齊全,并將敵情威脅作為要素貫穿授課全程,為授課增加實戰化要素。
每學期的期末考核同樣充滿濃濃戰味。幾年間,教學團隊在大量研究中外特種部隊實戰案例后,將經典特種作戰戰例與考核有機融合,選擇與戰例相近的地形、地貌、植被、土壤、水系等環境,運用聲、光、電、磁、爆等技術營造實戰化作戰場景,綜合檢驗和考察學員體能技能綜合運用水平。
“滴!”大約4個小時后,2020級學員李超率先沖過終點線。優異的考核成績源于平時刻苦的訓練,李超對自我的要求是出了名的“剔骨刀”。
經過幾年的建設,定向越野已經成為該學院的一門精品課程。同時,借鑒“特戰奇兵”系列全軍特種部隊比武競賽經驗,該院將連貫考核細化為“煉獄小道”“小隊PK”等不同模塊。以“煉獄小道”為例,在以往定向越野授課中,參訓人員在找到目標點后只需要完成打卡即可,但在“煉獄小道”模式下,學員不僅要精確找到目標點,還需要完成使用防毒面具、單兵戰術動作、武器組裝和應用射擊、手雷投擲、通過障礙、觀察報知、戰場急救等多種戰術課目。這意味著學員必須要擁有良好的體能基礎,并且出色運用各種戰術技能才能順利完成考核任務。在這樣瞄準真實戰場的教學考核檢驗中,一批批學員正朝著“一專多能、全面過硬”的合格特種部隊指揮員的目標茁壯成長。
“天為被,地為床,迷彩為妝、泥沙為裳”,是對定向越野課目的真實寫照。在叢林深處、荒漠戈壁,一批又一批學員行進在崎嶇山間尋找點位,隱蔽在深山密林滲透對抗……他們翻過陡壁、沖出夜障,越過一個又一個目標,昂首闊步走向未來戰場。(鄭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