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新社亞丁灣5月30日電 (李建紅曹海華)中國海軍依托上海遠洋運輸公司“固裕河”號商船從國內捎帶的20噸后勤物資,29日在亞丁灣南部海域順利交付海軍第五批護航編隊。此次是海軍第五批護航編隊首次依托商船進行補給,也是海軍執行護航任務以來規模最大的一次商船捎帶補給。
當地時間29日凌晨4時30分,“巢湖”艦派出30多名艦員乘小艇前往“固裕河”號商船進行補給作業。記者在現場看到,由于“固裕河”號船舷高、噸位大,無法與軍艦進行并靠,整個補給過程只能采取小艇轉運的方式進行。為加快物資轉運進度,“巢湖”艦與“微山湖”艦采取并靠的方式,分別派出兩艘小艇進行物資轉運作業。在船員和護航官兵的共同努力下,一箱箱物資從商船吊到小艇,再通過小艇轉運到艦上,全程歷時8個多小時。補給物資主要為凍品、蔬菜、調味品、主食及水果等。
“固裕河”號船長陳岳彬告訴記者,為保證所有物資安全圓滿、保質保量地送到護航官兵手中,他們每天8次檢查冷溫庫。在物資轉運過程中,為方便物資吊運,船上特意鋸掉欄桿,并編織了網結。
據了解,為確保商船捎帶補給質量特別是捎帶蔬菜的保鮮工作,海軍后勤部軍需物資油料部針對捎帶蔬菜數量大、品種多的實際,首次采用冷藏集裝箱捎帶方式,不僅有效增加了商船一次性捎帶數量,又使海運途中能始終保持恒溫,保證了蔬菜質量。
后勤補給是海軍執行護航行動的客觀需要。中國海軍護航編隊目前主要采取海上伴隨保障、定期靠港補給和商船捎帶前送相結合的方式。
海軍后勤部有關負責人告訴記者,目前海軍護航編隊的后勤補給已經形成了較為完善的“遠洋補給鏈”,軍地協調機制通暢高效,根據護航任務的不同需要,靈活運用海上伴隨保障、定期靠港補給和商船捎帶前送等方式進行補給,在質量、效率、品種、價格和檢疫等環節已形成體系,一條直通遠洋保障的大路越走越寬,已經取得了顯著的軍事經濟效益。
相關閱讀:
相關專題:中國海軍赴索馬里海域護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