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韓國總統尹錫悅對美國進行為期7天的訪問。訪美期間,尹錫悅與美國總統拜登在白宮舉行會談,雙方同意加強針對朝鮮的所謂“延伸威懾”戰略,并發表《華盛頓宣言》,引發相關國家強烈不滿。
美韓升級“延伸威懾”
根據美韓領導人發布的《華盛頓宣言》,美韓宣稱將擴大美韓核危機磋商,新增美韓軍事訓練和模擬演習,成立美韓核磋商小組,并定期部署戰略資產、增加戰略核潛艇訪韓頻次、進行核危機推演等。
尹錫悅在會談后的記者會上表示,將構建包括“韓國型三軸作戰體系”在內的壓倒性應對能力和懲戒態勢,并明確表態將進一步加強韓美聯合軍事訓練和模擬演習。尹錫悅稱,如果朝鮮對韓國進行核攻擊,韓美兩國領導人將進行協商和溝通,動用包括核武器在內的各種軍事手段進行壓倒性回應,這意味著美國已承諾給韓國提供所謂“核保護傘”。英國路透社引述美方官員的話稱,美國將定期派遣戰略核潛艇至韓國,不斷深化兩國軍方之間的合作。據悉,美國計劃于本月晚些時候派遣俄亥俄級戰略核潛艇開赴韓國。
外媒稱,即將成立的美韓核磋商小組與北約核計劃小組有不少相似之處。為更好地進行核政策磋商,北約于1966年成立北約核計劃小組,負責處理與北約核力量相關的政策問題。不過,美國官員稱,這兩個小組存在一定區別,比如美國在北約的歐洲成員國境內部署了大量戰術核武器,但不會在韓國部署。
此外,美國官員表示,成立美韓核磋商小組并不意味著韓方能夠干預美方的核武器使用決策,只有美國總統才有權力決定是否使用核武器,這適用于美國與各盟友間迄今為止的所有安全承諾,短期內不會改變。
示強引發廣泛批評
對于美韓在核威懾問題上“秀肌肉”的做法,多個相關國家表示不滿和反對。
朝鮮勞動黨中央委員會副部長金與正發表聲明稱,《華盛頓宣言》集中反映了最具侵略性的敵對行動意圖和窮兇極惡的對朝敵視政策,將迫使東北亞地區安全形勢瀕臨危險邊緣,由于敵對勢力瘋狂熱衷于核戰爭演習,在朝鮮半島地區增加部署戰略核資產,朝鮮將被迫加強行使自衛權。
朝中社發表評論文章稱,美韓此次公開將朝鮮作為核攻擊對象,并正式將美核戰略資產在朝鮮半島定期持續部署寫入方案,是史無前例的。此舉無疑將成為加劇半島局勢緊張的主要惡性因素,使韓國淪為美國在東亞地區最大的核前哨基地。
俄羅斯外交部發言人扎哈羅娃表示,美國和韓國就使用核武器的聯合規劃達成協議,將對地區安全產生負面影響,俄羅斯呼吁美韓兩國放棄破壞戰略穩定的舉動。俄羅斯外交部核不擴散和軍控司司長葉爾馬科夫表示,美韓此舉將導致朝鮮半島核緊張局勢進一步升級。
即便是在韓美兩國內部,針對兩國強化核威懾的反對聲也不絕于耳。韓國《韓民族日報》評論稱,盡管美韓成立所謂核磋商小組,表面上似乎加強了韓國在“延伸威懾”機制中的話語權,但實際上韓國無法干預美國對核武器的使用決策。評論還稱,尹錫悅政府領導下的韓國,將淪為沒有任何控制力、參與權、自主性的弱小國家,韓國政府魯莽的外交政策將讓國民付出巨大代價。韓國北韓大學院大學朝鮮問題學者伯納爾稱:“尹錫悅政府必須捫心自問,盲目追隨并完全信任一個很可能在監視韓國并幾乎不考慮其利益的盟友,此舉是否符合韓國的長遠利益?”
美國白宮國家安全委員會東亞及大洋洲事務資深主管埃德加·卡根表示,《華盛頓宣言》中的內容,并不意味著美國會與韓國共享核戰略資產。美國“外交政策”網站刊發題為《美國需盡可能與朝鮮對話》的評論文章稱,拜登與尹錫悅的首腦會晤,充其量只是一場空洞的勝利,美國和韓國的對朝政策已然失敗,首爾和華盛頓需要做的不是慶祝兩國關系改善,而是制定與朝鮮接觸的新戰略,以免永遠錯失機會。
半島局勢恐陷危局
冷戰時期,為對朝鮮、蘇聯等國實施震懾,美國在韓國長期部署核武器,巔峰時期曾部署8型核武器系統、約950顆核彈頭。1991年,美國從朝鮮半島撤回所有核武器。1992年,朝韓簽署聯合聲明,雙方承諾不試驗、制造、生產、接收、擁有、儲存、部署或使用核武器。
尹錫悅政府此次與拜登政府就強化核威懾達成共識,無疑將對朝鮮半島戰略穩定產生負面影響。韓國一項最新民意調查結果顯示,尹錫悅的支持率今年以來首次跌破30%,降至27%。對尹錫悅給出否定評價的受訪者中,28%的民眾主要理由為“外交問題”。這一民調結果,從側面反映出韓國國內對尹錫悅與美國在核問題上“玩火”的普遍擔憂與不滿。
分析人士表示,美韓持續強化核威懾的舉動,可能產生兩大負面影響。一方面韓國逐漸喪失自主權。正如韓國前統一部部長丁世鉉所稱:“所謂‘美韓同盟’,不過是韓國并入以美國為中心的國際秩序,成為美國的附庸,在所有領域內按照美國的意圖行事。”
另一方面,朝鮮半島局勢或將再次惡化。《華盛頓宣言》不僅進一步強化了美韓同盟,也為美國在韓部署中程核導彈提供了所謂依據。此舉不僅損害了韓國主權、韓國與鄰國間的互信,還會破壞地區和平及大國間戰略穩定。美韓強化戰略威懾的舉動,或導致韓朝和談的通道進一步收窄,使半島無核化漸行漸遠。(林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