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11月13日電 據中國國防科技信息網報道,美國F-35項目辦公室主任Christopher Bogdan中將已經與該機型的主承包商洛馬公司達成一致意見:捐棄前嫌,拋開既往的誰對誰錯不論,爭取首架作戰型F-35在2015年交付。
但美國國防部總審計長對此存有異議。與項目辦公室和洛馬公司的樂觀表態相反,在最近發布的一份報告中,該審計長重述了F-35項目存在的數百條管理失誤和國防部疏于管理的現狀,并認為這些不確定性會繼續導致該項目的最終花費成為一個未知數。
確實,至今為止,沒有人清楚F-35項目到底將花費納稅人多少錢——DoD只有一本糊涂賬,該項目的國際盟友更是無從了解底細。但Bogdan辦公室堅持認為,該項目50年壽命周期內的總花費大約為8570億美元,且隨著研制、使用和持續保障措施的完善,總費用還會逐漸下降。
但就該項目的目前進展情況而言,Bogdan確實開始著急了,“沒有時間也沒有錢”再將該機型的研制工作拖延下去了。他要求每個相關人員都必須將降低成本當成優先處理的任務,否則,將來只能以犧牲能力為代價了?!暗?019年,我希望一架五代戰機只需要花費一架四代戰機的價格。如果做到了這一點,我敢保證,各盟友以及各軍種就樂翻天了?!?/p>
“這確實是一個很大的數字,” Bogdan在今年9月舉辦的空軍協會年會上坦承。但同時他認為,這個數據已經懸掛在那里三年沒有變化了,因為在過去的三年中沒有人來重新開展估算工作。“但不管該數字有多大,我們確信的一點是,如果不壓縮該機型壽命周期費用中的水分,不論是盟友還是各軍種,都將無法承受該機的使用費用,”Bogdan補充道。
F-35的主要承包商為洛馬、普惠、BAE和諾格4家公司。據Bogdan透露,這4家公司最近已經向美空軍做出了“總裁級”保證:F-35的最終售價與其所取代的機型基本相當。但國防部負責采辦、技術和后勤的副部長Frank Kendall今年9月末曾坦言,官方的正式估計數字是,該機型50年壽命周期使用費用會超過1萬億美元。
據了解,前述的國防部總審計長報告中揭示出,由于空軍以及采辦方“監管不嚴”,F-35出現了大大小小的719個問題。目前,F-35項目已經投入了4000億美元,已經成為國防部歷來研制過的最為昂貴的武器系統。但F-35牽頭的洛馬公司卻信心十足地認為,由Kendall辦公室組織開展的新的成本分析工作將會支持洛馬公司和Bogdan的斷言,即認為該項目的周期壽命總費用會顯著低于1萬億美元。據了解,F-35項目的成本分析報告應在今年底前公布。洛馬公司F-35項目負責人Lorraine Martin透露:“項目成本正在下降,這一點我們很了解,我們正與所有的伙伴齊心協力管控納入成本的每一個細節。每次只要努力去做,就總會找到一些能夠將項目成本降下來的地方?!?/p>
F-35的使用和持續保障費用是按照50年的使用壽命要求進行分攤的,其中包括燃油費、維修設施建設費以及維修人員工時費等。自從一年前開始掌管F-35項目以來,Bogdan面對的迫在眉睫的壓力一直是如何壓制該項目的直接研制成本超支。Bogdan指出,對于重復出現故障的零部件和系統,工程師們經常采用的是“打鼴鼠”的辦法。他的辦公室認為,國防部總審計長報告中提到的許多問題早在今年7月就已經解決了。Bogdan指出:“該機的許多部分和零部件損壞得太嚴重了。零部件損壞并被拆解下來后,要想修理它們的話得花很長的時間。但有一個好消息是,該機已經積累了8000個飛行小時,我們已經得到了一個很長的壞部件名單,隨著系統化梳理工作的深入,我們會采用工程化措施以及相關經費投入使該名單大大壓縮”。
Bogdan以F-35B采用的輪胎為例對此進行了闡釋:由于海軍陸戰隊使用的機型采用的是常規起飛垂直降落的方式,該機型的輪胎降落時必須能起到緩沖作用,起飛時又有足夠的抓地力。由于耐久性和緩沖性是輪胎生產當中的兩個對立面,所以,如果采用較軟的輪胎就意味著該機型會因為頻繁的起降而很快磨損輪胎。Bogdan透露,諸如此類的問題從一開始就困擾著F-35的研制過程,Bogdan還表示,其實在歐洲“臺風”戰斗機以及美國海軍弗吉尼亞級潛艇的研制過程,也存在著類似的情況。
為了降低項目成本,美空軍、洛馬以及普惠曾聯合建立了一個稱為“成本作戰屋”的機構,其中專門吸納了制造、供應鏈管理、研制和采購等方面的專家,以便通過系統化的方式來解析F-35的整個壽命周期,努力提高該項目的運行效率。Bogdan 指出,“過了今后這一兩年,我們會看到一些好的回報。對此,我持謹慎樂觀的態度。我告訴過洛馬,也告訴過普惠,降價降價再降價,隨著生產批次的增多, F-35飛機的價格和發動機價格將來必須下降。我看不出做不到這一點的理由。在我的看管下,不會做不到這一點。不管發生什么情況,飛機的價格需要保持下降?!?/p>
Bogdan說,“其他專門為提高F-35使用與保障效率和降低使用與保障費用的系統,象自主式保障信息系統(ALIS)投入使用太晚了。”ALIS是一個全球分布式數據收集與分發系統,在飛機的壽命周期中允許使用方對每架F-35的維修保障提前做出計劃。該系統將使用、維修、預測、供應鏈、客戶保障和技術數據整合在一起,隨時供世界各地的飛行員和維修人員使用。“ALIS將來會成為一個極好的系統,但我們應用系統工程學科的起步太晚了。我們現在正在這樣做,但我們這是一種追趕模式,而且會在相當一段時期內處于追趕模式?!?/p>
據Bogdan和洛馬公司透露,飛機的成本會隨著批次的增加而逐步下降。比如,從小批量生產第1批次到第5批次,F-35三個型別飛機的成本會下降55%,相當于節省了5億美元。目前,每架空軍用常規起降型號F-35的售價為1.5億美元。而美國防部的總預算是用3270億美元采購機身,640億美元采購發動機,最終采購2457架F-35.
據了解,今年10月,DoD的第六和第七批次的F-35采購談判已經完成,共計用71億美元采購71架F-35。其中,第六批次包括23架常規起降空軍型F-35,每架為1.03億美元;6架海軍陸戰隊用短距起飛垂直落地型F-35,每架為1.09億美元;7架海軍型F-35,每架1.2億美元。
第七批次三種型別F-35的單機價格都有所下降,平均每架不到一億美元。結果,DoD用34億美元采購了35架F-35。其中,空軍型每架9800萬美元,海軍陸戰隊型每架1.04億美元,海軍型每架1.16億美元。
與此同時,美三軍也借機公布各型別F-35飛機形成初始作戰能力(IOC)的期限。其中,海軍陸戰隊為2015年,空軍和海軍分別為2016年和2019年。
Bogdan指出,最近的對外軍售也應當有助于驅動未來研制和生產成本的下降。荷蘭9月17日宣布其將以一項價值60億美元的合同采購37架F-35。之后將每年再花2.6億美元來支付飛機的使用與維修費用。韓國軍方官員出人意外地宣布,取消原先購買F-15的決定,而想購買F-35之類的隱身飛機。
Bogdan說,當前對項目總費用的估計是針對美國自用飛機的。伙伴國的飛機將最終花費多少使用與保障費用尚無人可知??赡苄枰鶕總€國家將如何使用其飛機來為其提出一個獨特的費用模型。(張寶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