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石家莊6月1日電 題:特殊教育學校兒童的多彩“兒童節”
作者 高紅超 俱凝搏
11歲的王欣怡是一名先天性低視力兒童,十分喜歡剪紙。令人驚嘆的是,兩年里王欣怡剪出了幾百幅裙子,并且每次都能剪出不一樣的裙子。
6月1日是“六一”國際兒童節,石家莊市特殊教育學校為該校的盲生們舉辦了一個小型的美術作品展覽。展覽上,一幅幅顏色、樣式各不相同的用紙剪成的裙子格外引人注意,它們的作者正是王欣怡。為了看得清晰一些,她的眼睛幾乎貼到了手中的紙和剪刀上。
石家莊市特殊教育學校美術老師趙紅燕說,“常人都會有靈感枯竭的時候,而王欣怡的想象力特別豐富。”
當日現場還有彩色瓦楞紙折成的紙鶴、郁金香,陶泥做的五顏六色的沙發、餐桌,一件件作品充滿了童真與童趣,它們都出自盲童之手。
據趙紅燕介紹,折好一只紙鶴,普通的孩子可能學幾遍就會了,而這些盲童需要折上幾十遍才能記住。也正因為如此,趙紅燕特意為這些盲生們舉辦了這個展覽,讓他們摸一摸自己的作品,再摸摸其他人的作品,除了互相學習外,也給他們增加一些成就感。
14歲的申瑤冉是一名全盲女孩。她的作品是四個粉色的陶泥小孩兒坐在黃色的陶泥沙發上,陶泥小孩兒們有著藍色的眼睛,紅色的嘴唇,在沙發上開心地笑著。
申瑤冉說,這四個陶泥小孩兒代表她們宿舍的四個女生。“雖然我沒見過顏色是什么樣,但是老師告訴我,小孩兒的皮膚是紅潤紅潤的,所以我選擇用粉色的陶泥來捏小人兒。”
“盲生無法感知顏色的色相,只能感知冷暖。”趙紅燕說,為了讓這些孩子知道什么是暖顏色,她會讓他們去感受太陽下暖暖的感覺,為讓他們了解冷顏色,她會讓他們用手去試水的涼爽。現在,這些孩子已經學會了如何進行色彩搭配,并有著自己的想法和喜好。
為了慶祝兒童節,36歲的舞蹈老師米潔領著聾生們在該校舉辦的聯歡會上表演了一段舞蹈。米潔說,為讓聾生們在跳舞時感受到音樂的節奏,平時在教課時,她需要不停地跺腳,不停用手擊打節拍示范。
“由于聽力障礙,與普通孩子相比,聾生的肢體協調性要差一些。但是這并不能阻止他們學習舞蹈的熱情。”已在該校教學19年的米潔說,這些孩子在跳舞時特別開心,通過舞蹈,他們找到了自信。
石家莊市特殊教育學校校長丁紅兵說,教育是讓殘疾兒童快樂成長,回歸社會、融入社會的重要途徑。特教學校的孩子可能因為某些缺陷,做好一件事需要比常人付出更多的努力。社會應創造條件保證他們接受系統的教育,開發自己的潛能。
在今年年初召開的全國特殊教育工作電視電話會議上,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強調:“辦好特殊教育,對于保障殘疾人平等參與社會的權利、增加殘疾人家庭福祉和促進社會公平正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也是教育現代化的重要內容。”
據河北省殘疾人聯合會提供的數據顯示,到2013年底,河北省特殊教育學校達到151所,在特殊教育學校、普通學校附設特殊教育班和隨班就讀學生總數達到1.31萬人,義務教育階段適齡殘疾兒童少年入學率達到90%,現有特殊教育專任教師2956人。(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