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波士頓5月10日電 (記者 鄧敏)中美教育與人居創新峰會10日在美國著名的私立高中菲利普斯學院舉行,與會專家就中美教育理念、教育與人居的和諧共融展開頭腦風暴。
中國新鷗鵬教育集團董事長杜積西在介紹中國教育趨勢時強調,中國教育仍然看重贏在“起跑線”,與美國“贏在終點”的教育目標有著較大差異。不同的教育目標,差異的教育理念,必然帶來不同的教育方式與結果。
亞洲人居協會秘書長肖溪認為,教育質量不單取決于教育理念、教育方式等,地區經濟與教育發展有著重要聯系。美國優質教育資源相對平衡,劃區就近入學。而中國父母,解決孩子教育,往往要首先解決學區房,解決居住的問題。中國這樣的發展中國家,必須正視優質教育資源的不平等。美國經驗不能照搬,在中國,教育與人居如何和諧共融,讓更多中國孩子不被“耽誤”,是一個很有價值、很有意義的課題。
如何培養創新型人才,“創新”與“平庸”在哪個教育階段分流等議題引發專家們激烈爭論。巴川國際學校美方校長杰瑞·皮赫(Jerry Pieh)在分享自己的體會和經驗時說,巴川國際作為菲利普斯學院等美國教育模式在中國的試水很有意義。該校2015屆畢業生百分之百被全球50強大學錄取,其中,三分之二學生的錄取專業,在全球排名前20。
巴川小班實驗學校校長潘云芬表示,高中是美、中教育差距太大的階段,這一點國家教育部已經意識到,中國高考在2017年做出重大變革,也是為了培養更多的創新型人才。哈佛大學碩士生王茜妮則結合自身經歷說,高中雖是非常重要的一環,但教育的階段不能割裂來看,從幼兒園到大學的成長教育,應該有貫通的教育理念和模式做支撐。
中國房地產學會副會長、新鷗鵬集團副總裁李戰洪以納瑟姆曲線數據指出,隨著中國城市化率的不斷攀升,中國教育迎來蓬勃發展的大好機會。聯合國人居署駐華代表張振山則表示,和教育事業方興未艾相比,中國房地產發展的黃金時期已經過去,今后的人居發展將進入到精品開發、特色建設的階段。
“雖然目前在中國的新區建設中,要求教育設施配套,這僅滿足教育的基本要求。大部分的家長仍希望把孩子送到教育質量更好的學校,特別是現在中國開始推行就近入學的政策,學區房的概念開始得到加強。”張振山稱,優質教育資源有限,教育的價值將直接延伸到房地產領域。(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