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長沙10月13日電(記者 傅煜 通訊員 張少利)在被冠以“史上最難就業季”的2014年,當一些高校畢業生仍在艱難尋覓“婆家”時,一些尚未走進長沙航空職業技術學院的新生卻已實現“提前就業”。
據介紹,該院170名被多家航企提前預訂的2018屆畢業生,主要集中在無人機應用技術、通用航空器維修、民航安全技術管理等專業。這正是長沙航院力推產教融合、對接產業辦專業的成果。
為適應航空產業轉型新形勢,提升教育服務產業能力,2013年10月,長沙航空職業技術學院聯合軍隊修理裝備企業、中航工業企業、民用和通用航空企業、航空類科研院所、中高職院校等57家單位組建成立中國首個“航空職業教育與技術協同創新中心”(以下簡稱“協同創新中心”)。
長沙航院院長朱厚望在13日的協同創新中心首次年會上說,一年來,該院積極探索產教融合新機制,與空軍航空裝備修理企業、海軍第4723、4724工廠等45家理事單位簽訂了校企合作協議,在訂單人才培養、產學研合作基地共建、技術服務等六個領域展開深度合作,形成了院校與軍隊航空裝備修理、中航工業航空制造與維修、民航與通航企業之間各具特色的校企合作模式,其中通過與12家單位合作培養技術技能人才,共計訂單培養學生近1500名。
據悉,不久前,黃花機場、某軍5718工廠、四川航空公司、貴州飛機制造有限公司等多家航企就分別與該院簽約預訂2018屆畢業生,預定人數達170人。2015年計劃新增的航空復合材料加工與應用技術專業,尚未開班,哈飛公司就已與學院簽訂了訂單班和實習基地共建協議。這意味著該校一些新生尚未入校,就已提前“上崗”。
當日,通過現場表決,又有中國人民解放軍4808軍械修理廠、中航工業洪都等13家單位加入“協同創新中心”,使該中心理事單位達70家。中國人民解放軍5702、5713工廠還向長沙航院捐贈了一批教學設備。
據介紹,創辦于1973年的長沙航院,系全軍唯一一所國民教育性質的普通高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