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天津8月14日電 (記者 張道正 通訊員 朱寶琳)結束了在河南蘭考縣張君墓鎮半截樓小學為期21天的支教后不久,天津大學化工學院“筑夢蘭樓”實踐隊隊長帥利勇收到了一個孩子在QQ上寫給他的話。那個一直不配合志愿者引導、抵觸上學的孩子這次認真地告訴他:“我也想上大學了。”
“筑夢蘭樓”實踐隊隊員由天大化工學院十幾名即將讀大三的學生和一名輔導員組成。他們中的好幾位成員都來自普通農民家庭,通過自己的努力考入了高等學府。結合親身感悟,隊員們希望此行能夠讓不發達地區的孩子們了解外面五彩斑斕的世界,點燃他們心中的理想之火。
半截樓小學基礎設施落后,師資缺乏,教師只能勉強完成語文、數學的教學,音樂、美術課更是幾乎沒有。“筑夢蘭樓”夏令營在7月上旬招生時,很多家長從附近的8個村莊、2個鄉鎮,跨越2個縣市將孩子送來,報名登記的人數遠超預期。但隊員們隨即發現,許多家長以為大學生們的到來是開設免費補習班的,他們對“素質教育”的概念一知半解,有些家長識字不多。經過小學校長用鄉音進行解釋,家長們才大致明白實踐隊夏令營要講授的是美術、音樂、人文社科等課程,拓寬孩子的視野。
最終確定參加夏令營活動的孩子大約有150人,覆蓋了從小學一年級到初中三年級的所有年級的學生。根據孩子們的年齡,夏令營劃分了“啟夢”、“逐夢”、“追夢”、“尋夢”四個班級。課堂上,大學生們給孩子們講“伯牙子期”、“宋濂借書”、“臥冰求鯉”、“黃香溫床”等故事,引導他們做友善、誠信、有孝心的好孩子。有的孩子回到家里會和父母道晚安了,說再見時會揮揮小手了,讓他們的家長十分欣慰。很多女孩子學會了用白紙折出百合花,紛紛拿著自己的作品去辦公室送給老師。
在一些初中學生的身上,隊員們看到了他們對學習的迷茫和抵觸態度,但當給他們播放天津大學的招生宣傳片時,孩子們看得意猶未盡,表現出了對外面世界的強烈向往。隊員戚路廣在與孩子們交流的過程中努力使他們明白:“為了盡量使生活變得更好,為了享受社會的公平,確實要我們自己刻苦學習。”
隊員中還有邊打工邊復習、成功考取天津大學的“勵志哥”訾立。他不但為孩子們作講座,還肩負起為隊員們做飯的任務。訾立告訴記者:“我切身體會到農村孩子對于上大學、對于知識的渴望。讓我感到很幸福的是,最終我通過自己的努力,我確實實現了夢想。由此我也得出感悟,人就要有夢想,夢想可大可小,夢想光靠自己的拼搏不一定能實現,但是如果不去拼搏,就實現不了。”
該小學所在的村子地處國家級貧困縣蘭考縣的偏遠地帶,學校只有幾間磚房,沒有風扇電燈,黑板也只是在墻壁上刷上黑漆,漆料剝落得很厲害,粉筆寫在上面不十分清晰。沒有自來水,大家就去打地下水;沒有多余的宿舍,男生們只能在辦公室里睡竹床、辦公桌;沒有浴室,隊員們就去建了一半的房子里沖澡。
支教結束后,帥利勇計劃一等開學就發起一個募集圖書和善款的活動,為半截樓小學的孩子們捐建一個小型圖書室。“我希望讓孩子們知道,他們長大后不僅僅能當科學家、發明家,還能當音樂家、美術家,我們會繼續把外面的世界帶到他們身邊。”(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