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滬上高校第一批次投檔分數線“出爐”,兩大醫學院校分數線相當搶眼:復旦大學上海醫學院高達497分,上海交大醫學院也達472分,均遙遙領先于理科一本線;在浙江地區,復旦大學上海醫學院分數線更是僅次于清華、北大。早前有報道,醫學院校錄取分數線持續走低,為本不樂觀的醫療環境“雪上加霜”;而今,醫學院校亮出“高分”,大有“提振士氣”、改變不利現狀之勢。
有專家分析,以復旦大學上海醫學院為例,自去年起,復旦將醫學院分代碼“獨立”招生后,連續兩年分數“堅挺”,可見致力于救死扶傷的學子不在少數。也有人認為,由于就業形勢不容樂觀,“學醫學技術,走遍天下都不怕”的傳統思維,影響了家長幫孩子選專業的方向;此外,物質生活豐富了,不再囿于賺錢謀生,追求高尚情懷,做有意義的事,沒準也左右了“90后”的選擇。
“面對如此優秀的學弟學妹,我們要拿出怎樣的教育和環境,對得起他們的初心,對得起家長的信任……”分數線剛亮出,已在醫生圈引起不小反響。從優秀醫學生到優秀醫生,漫長蛻變過程,需要不斷更新知識、塑造醫者情操,更需要呵護“初心”的向上環境。這顯然并非教育部門一方可以完成。職業尊嚴、醫患關系、社會地位……諸如此類的“附加值”,要怎樣成為醫生職業的吸引點,而不是消耗積極性的“利器”?這需要各方共同思考并拿出舉措。
培養德技兼備的良醫,攸關百姓福祉。讓“讀醫科、當醫生”的榮耀盡快回歸,分數線重拾“霸氣”,只是第一步。(顧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