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生貧困、生活艱苦的“90后”湖南女大學生田莉,自初中起便開始利用寒暑假或周末兼職掙錢,來資助貧困的留守兒童。這樣的愛心善舉至今已持續11年。
今年23歲的田莉,出生在湖南龍山一個普通農民家里,4歲時父母離異。在貧困中長大的她,比同齡人更能體會貧困家庭兒童內心的痛苦和企盼,她特別希望“長大后用自己的雙手幫助那些需要幫助的人”。
讀小學時,田莉就經常去撿飲料瓶、廢紙賣,每次掙來的錢她都是和其他貧困同學一起分享。讀初中時,她開始利用課余時間去打零工,雖然掙錢不多,她也大多資助給鄉村幾個很貧困的小學生買書和文具。
2010年9月,田莉考入了湖南涉外經濟學院。認真學習之余,她每個周末、寒暑假都出去做兼職。如今,田莉打工的足跡已遍布湖南、云南、廣東、北京、上海等許多城市。
打工之余,田莉還到處去募捐物資。她曾被同學們當成是推銷人員而冷嘲熱諷、不理不睬,也多次被小區里的人誤以為是騙子而拒之門外。
為了省下更多的錢去看望自己資助的留守兒童,田莉有一段時間每天只吃一頓飯,一頓飯只吃一個一塊錢的豆芽菜或者白菜,再加5毛錢的米飯。為什么要如此拼命賺錢資助那些孩子?她說:“我只想幫助那些貧困的孩子過得更好。”
記者了解到,被田莉資助過的小孩有十幾個,最小的3歲,最大的10歲。“其實錢不多,一個月兩三百塊”。
田莉的善舉感染了她身邊的同學。他們和田莉一起組成了“寶貝希揚”愛心團隊,現有核心隊員27人,致力于通過打工、募捐來幫助更多的留守兒童。兩年多來,田莉和她的團隊共結對資助了11名留守兒童和兩所小學,累計助學金額三萬多元。
田莉告訴記者,不管未來身在何方,她都將把愛心之路繼續到底,“希望能在40歲時建立一所留守兒童小學,50歲建立一個愛心之家養活留守兒童,60歲能建20所希望小學。”(記者 謝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