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南京5月23日電 (楊顏慈)自2014年南京市全面推行“就近入學”政策以來,名校學區房的價格扶搖直上,甚至達到了5.5萬元/平方米。過去幾萬元的擇校費如今變成了幾百萬的擇房費,“就近入學”這一本意在于推進教育公平的政策似乎引發了更大的社會不公。23日,南京金陵中學原校長丁強在接受采訪時表示,想要真正實現公平教育,利用行政手段阻止擇校并不奏效,需要的或是從政府教育投入這一源頭進行治理。
“擇校問題無論在任何制度下都存在,是一種普遍的社會現象。但在社會進步中,國家負擔的義務教育要盡可能的做到公平、一致。擇校與公平的義務教育并不敵對,是一個矛盾統一體?!睂τ趽裥,F象,南京市金陵中學原校長丁強表達了這樣的看法,平等的義務教育要求國家相關部門做到為公立學校提供均等的財政投入、師資力量和政策配套。
“我國的財政在義務教育階段,對于名校和普通學校的投入是不平等的。目前教育資金的可操作范圍較大,名校得到的資金投入可能是普通學校的數倍。想要實現公平,必須在資金投入、師資力量上向薄弱學校進行傾斜。”丁強表示,目前教育資金管理上“人治大于法制”的狀況大量存在,加劇了名校與普通學校的差距。想要實現教育資源均衡化,需要從這一源頭進行治理,而不是從下游禁止家長擇校。
在師資配備上,丁強提出可以借鑒日本的教師流動機制。據了解,日本法律規定一名教師在同一所學校連續工作不得超過6年。多數的中小學校長一般3至5年就要換一所學校,每一名校長從上任到退休,一般要流動兩次以上。他同時也認為,要在中國執行教師流動的政策,對于百里挑一進入名校的老師似乎有些不公平。因此,推進各校老師待遇的均等化進程是必不可少的。
對于目前的教育集團化、學校合并這一類推進教育均衡化的做法,丁強表示,“教育集團化并非簡單地給普通學校戴上名校頭銜,學校也不可能掛牌后就變得跟名校一樣,想要扭轉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币晃唤逃缛耸恳脖磉_了同樣的看法,“好的學校不可能很快被復制,好老師從哪里來,好設備從哪里來,這都是影響教育資源能否均衡的關鍵因素?!?/p>
江蘇省教育廳工作人員表示,名校擴張辦學為的是做大優質教育這塊“蛋糕”,但是要把握好限度的擴張才有效,否則優質教育資源會被稀釋。名校的管理者、優秀老師這些資源畢竟是有限的,擴張應該有限度講方法,根據名校自身的體量、能力來決定,不是要“削峰填谷”,而是實現優質教育資源的均衡。(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