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成都市統計局發布了《2013年成都市“國際化水平”統計監測報告》。報告指出,從全年數據監測結果看,18項檢測指標中達到國際化城市標準的指標有5項,分別是人均地區生產總值、外貿依存度、落戶本市世界500強企業、舉辦國際會議次數和人均住房建筑面積,比2012年增加了兩項。其中,人均地區生產總值達到了10330美元/人,首次突破10000美元。
按照世界銀行的標準,人均GDP超過一萬美元是公認的從發展中狀態進入發達狀態的標線。截至目前,我國已有京津滬等七個省市區人均GDP超過一萬美元,率先進入了“中等發達階段”。
由加速成長進入穩步發展階段
報告顯示,2013年成都人均地區生產總值達 10330 美元/人,首次突破10000美元,經濟水平上升一個臺階,在副省級城市中列第13位。對照國際化城市標準,實現程度為103.3%,比2012年提高12.0個百分點,人均地區生產總值已經超過國際化城市標準。
人均GDP突破10000美元,意味著經濟由加速成長進入穩步發展階段。
而人均GDP發展水平的提升,主要來自于成都經濟持續保持快速增長。統計數據表明,2013年,成都市經濟總量突破9100億元,實現地區生產總值9108.9億元,比2012年增長10.2%。根據監測報告,成都的經濟總量國際化實現程度達到91.1%,比2012年提升9.7個百分點。分產業來看,旅游業總收入增長26.0%,金融業增加值增長17.9%,現代服務業快速發展,進一步夯實了成都西部經濟核心增長極的地位。
人均住房面積超過國際化城市標準
報告還顯示,中心城區人均住房建筑面積繼續提高,2013年初步測算為36平方米/人左右,超過國際化城市標準值6平方米/人。對照國際化城市標準,實現度為120.0%,比2012年提高13.3個百分點。
成都的外貿依存度也超過國際化標準4.4個百分點,達到34.4%。常住成都外國人口達到12945人,分別來自美國、韓國、加拿大、日本等國家,占常住人口比例為0.09%。(記者 李臣 實習生 張馨文)
中等富裕城市 享受型消費將不斷上升
按照世界銀行的標準,人均GDP超過一萬美元是從發展中狀態進入發達狀態的標線。也就意味著進入中等富裕的行列。
“人均GDP突破1萬美元后,居民在滿足了生存的基本消費后,教育培訓、醫療保健、文化娛樂、投資理財、住房、交通等發展型、享受型的消費比重將不斷上升。”北京經濟信息中心研究部主任劉嵐芳認為。不過,由于我國經濟結構不合理,居民實際收入占人均GDP的比重僅為40%,遠低于55%的平均水平,實際收入離發達狀態尚遠。 據《第一財經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