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月離家前曾給同學留下一封600字的紙條。
昨日,是15歲的達州少女月月離校出走的第7天。離校后,她與同學保持電話聯系,也曾給班主任周琴發短信表示歉意。對于出走的原因,在她和同學的短信中可以看到:自己成績太差,愧對父母和老師!她出走后的第6天晚上,經同學安慰和勸導后,她和繼母程春花通了電話,表示“耍兩天就回家。”直到此時,程春花一直懸著的心才算稍微安定。
“代我給周老師說聲對不起,我讓她失望了!”離校前,性格活潑開朗、有主持天賦,成績卻較差的月月,在書桌上留下一封600多字的紙條,囑咐同學們不要找她。
離家7天未歸 母親無奈選擇求助媒體
月月是達州市通川區來鳳中學學生。4月3日下午6點15分,即清明放假的前一天,月月放學后沒有回家,而是到達州北外的同學家住下。
當晚7點20分左右,繼母程春花沒見到女兒回家,于是打電話問班主任周琴。對方告知,學校早已放學,月月也已離開學校。次日一早,程春花趕到學校找到周琴,“女兒沒有手機,打的是同學的電話。”通過詢問得知,月月住在同學家里。
月月的同學撥通電話,月月明確告訴同學,自己在北外,卻沒說具體地點。但當她聽到媽媽在一旁,她立即掛斷了電話。“從3日出走,到今天已過7天。”程春花焦急地說,“女孩子一人在外太危險!”5日上午8點,她一宿沒合眼,她決定報警,希望民警幫忙。當日下午,程春花將女兒學生證上的照片放大印刷后,趕到通川區西城派出所報警。她告訴警方,女兒已失蹤一整天,可能已被拐賣。“有了照片,方便警察找人。”
月月雖出走數日,但仍與同學保持聯系,因此派出所未立案。無奈,程春花只得求助媒體,希望幫其找回閨女。
9日晚,程春花電話告訴記者,通過月月同學短信勸說,女兒終于接聽程春花的電話,表示過幾天就會回家。“管她啥時回家,能確定她安全就好。”程春花無奈地說。
只有170元錢 出走前未和家人發生爭吵
2日清晨,月月上學前,程春花遞給女兒當月的午餐費170元。“我從未克扣過她的零花錢,只要她需要我就給錢。”
離家前,月月僅穿了一件黑色上衣和一條牛仔褲,未帶一件多余的衣物。“她背著書包就走了,啥話沒說。”程春花回憶,女兒出走前的兩天內,母女倆沒發生過爭吵。
據了解,月月是再婚家庭子女。幾年前,月月生父母離婚后,父親帶著她到了程春花家,組成新的家庭。然而一年前,父親因與人產生生意糾紛后鋃鐺入獄。
“家里只有我和月月兩人,我一直當她是親生女兒般疼愛。”父親入獄后,月月僅和父親通了兩次電話。程春花說,女兒每次想她父親時,就寫信。至今家中有一摞父女倆的信件。
為何出走
不想念書 成績太差愧對父母和老師
對于女兒的出走,繼母程春花從月月留下的一張600字的紙條上面找到了答案。
并非首次出走去年曾和同學“一起流浪”
月月出走前,曾在教室書桌上留下一張600多字的紙條,要求父母不要找她。“代我給周老師說聲對不起,我讓她失望了……”
程春花從班主任周琴手中接過紙條后,顯得愈加著急,想去尋找女兒,月月卻沒有寫明自己的去向。對于出走的原因,程春花表示,“月月因成績太差,感覺愧對老師和父母,不想繼續用父母的錢念書。”
程春花說,去年4月,月月的一名女同學因家庭矛盾,決定離家出走。月月和另外一名男同學合計后,決定與該同學一起出走。3人徒步行至達州市蒲家鎮,被程春花侄女撞見,月月隨后被帶回家。詢問其出走原因,低著頭的月月許久才冒出一句話:“和同學一起去流浪。”
“我理解青春期的孩子的心情,但一聲不響就走了,讓家里人都急瘋了。”程春花不敢將此事告訴丈夫,堅持每天四處打聽著女兒的下落。
出走前曾哭過想爸爸了,念不下去書
據月月的班主任周琴介紹,月月的學習成績一般,除語文考試分數不低于70分外,其余科目成績均較差。但她有很強的主持天賦,能調動和活躍氣氛。“學校很多活動都是由她主持。”
在她出走的兩周前,她找到周琴談心后痛哭了一場。“她說她想爸爸了,自己想讀書,但念不下去。”周琴表示,她曾打電話督促月月盡早回校,并多次發短信勸導她,月月也一一回復了周琴的短信。
心理咨詢 多重挫折導致嚴重自卑與逃避心理
據達州心理咨詢協會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蒲曉鳳介紹,從資料上可以看到月月因學習成績差、與繼母溝通不良、家有服刑人員、在學校找不到成功體驗等多重挫折壓力下,導致月月產生了自卑與嚴重的逃避心理。
蒲曉鳳說,人生每個階段必須完成自我人格發展,任何年齡段的心理任務若未順利完成,都會給一個人的終生發展造成障礙。青少年期的主要任務是建立一個新的同一感,或自己在別人眼中的形象,以及他在社會集體中所占的情感位置。很多青少年因不能建立良好的角色同一性,易產生角色混亂。
離校出走,是月月在其角色混亂后做出的不自覺調整,該種方式有欠妥當。此階段的青少年應正確認識其人生與人格任務,面對困境不逃避,積極學習如何與學校、家庭、同齡人建立良好的關系,以獲得支持,并尋找自身長處,不斷累積成功體驗。在以上方法不能生效時,可以尋求專業的心理咨詢師進行咨詢,以獲得身心成長。(文中部分人名為化名)記者 趙權軍 攝影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