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生“花心”基因
在《科學》雜志上曾經發表過這樣一項研究:大草原的田鼠從一而終,遵守終生的一夫一妻制,而它們的近親山地和草甸的田鼠則追求沒完沒了一夜情。原來,在這些田鼠的大腦基因中(V1aR)在結偶行為中發揮關鍵作用。這一研究結果,同樣在人類中也適用,專家們發現,男性攜帶成倍V1aR基因發生婚姻危機或離婚的發生率達到34%,而只有單一V1aR的僅僅為15%。
更有趣的是,一家公司已經在加拿大推出V1aR基因變異檢測服務,收費99美元,給女性提供一個大概的機會來推測其男友的忠誠度如何。
在精神心理科工作了10余年的吳小立表示,某些精神心理問題還是有一定的生物學基礎的。從進化角度來看,雄性動物爭奪的就是“廣泛播種權”,而從猿進化到了人類,也會攜帶這樣的基因,只不過有的人表現得更為明顯,使得其追求新鮮、刺激的感受更為強烈,在現實生活中,可能就表現為頻繁更換女朋友、包二奶、養情人等行為。
最容易“花”的三個人群
有的人是成年之后就花心,有的人則是在中年之后,條件成熟才開始“第二春”。吳小立說,從咨詢的個案看,大部分“花心”出現在以下三種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