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照《西安市限制養犬條例》,西安市公安相關執法單位上周開始全面查處、收容無證寵物狗。主人與狗的關系,恰恰也體現著他(她)與周圍環境的相處狀態。
然而,采訪中主持人發現,不少寵物狗主人對狗狗的溺愛和縱容,已經超越了普通的寵愛范疇,甚至會因過分保護寵物狗而陷入偏激。
如果對狗的寵愛變成一種“愛戀”,這是種什么樣的情結?
1.為什么喜歡養狗?
滿足信任感需求和對自身力量的原始崇拜
當你問一個人為什么喜歡養狗?得到的回答恐怕基本大同小異:狗聽話、不會做主人不喜歡的事情(即使做了,被打被罵也沒情緒)、會討好主人。而這三點是與自己最親密的人都難以做到的。所以,都市人養狗,滿足了自己對于人際關系理想化的一種追求。
在寵物類別中,狗占的比例最大,這其中有深層的心理因素,其中最重要的兩點:首先,人對于狗忠誠品質的欣賞,暗含人對信任感的需求;其次,狗在遠古時是一種兇猛的動物,人對于其馴服的歷史過程,也暗含著人對于自身力量的一種崇拜。
養狗本無可厚非,但現實生活中,如果太依賴于自己與寵物狗的關系,將狗作為自己生活的精神支柱,并作為自己人際關系的參照,無疑就是成了一種心理疾病。
2.養狗的正確態度?
信任自己的狗但也理解別人對狗不信任
狗咬不咬人,什么時候咬人,并不由人決定,而取決于狗是否認為自身處于危險。實際上,狗咬人事件大多是在主人堅信自己的狗“不咬人”情況下發生的。在近日媒體報道的強制收容無證寵物狗的執行過程中,常有寵物狗主人面對執法,仍咬定自家的狗“不咬人”時,并出現過激反應,如情感崩潰,哭訴狗很乖等等。
寵物狗主人有這樣的想法是正常的,沒有做出過激反應則說明,雖然他很不情愿,但清楚地知道,養狗不是一個人的事情,還關乎著別人的安全,可以信任自己的狗,但也能理解別人對你的狗不信任。
而如果寵物狗主人對強制執行充滿對抗,那么他的性格很可能已經是某種程度的偏執。因為,別人對于你的狗不信任,就引發你作出“人們不信任我”的自我判斷。這或許因內心長期缺乏自信而引發的,而護狗只是“導火索”而已。
3.過于依戀狗會怎樣?
“我見的人越多,就越喜歡狗”
也有寵物狗主人,在狗被強制關起來后,情緒異常低落,整夜擔心小狗餓了沒,渴著沒,衛生怎么樣,被欺負了沒?甚至一夜失眠。如果對狗的情感已與對人的情感無異時,就需要意識到:“戀狗”已成為一種心理疾病。
一位來訪者曾憤怒地告訴筆者,她一直對丈夫照顧有佳,卻很難博得丈夫的贊賞,但她養的狗,卻能在她傷心時任她撫摸,由此,她得出結論:狗比丈夫理解自己。她也因此與丈夫的關系陷入日益難以維系的境地。
而且,我們也發現,那些在生活中疏于人際關系的人更趨向于為自己養條寵物狗,因為人的“內在小孩”有個特征:躲避或者控制。因而,我們不難看到,那些戀狗成癖的人,大多易怒、情緒反復、處理問題缺乏柔韌性,常常在人際關系中陷入怪圈:我見的人越多,就越喜歡狗。
建議
別用你和寵物狗的關系來衡量人際關系
還有那些冬天給狗穿衣穿鞋戴帽的人,全然不顧寵物狗自身的生理特點,而將人的衣飾強加給寵物狗身上,實際上是在滿足自己內在的幻想,這在女性身上尤為明顯。女性在成長中大都有玩家家經歷,也在其中建立成長的關系圖譜和待人接物的初步模式。但如果缺少這部分,或沒有達到足夠的滿足,這個缺憾就可能導致她們用寵物狗來填充這個缺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