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點
應試制度是罪魁禍首?
男孩危機無疑是多種原因造成的,然而記者發現,最終大家的討論焦點還是匯聚到一個老生常談的問題上——應試教育。
孫云曉在他的調查報告里總結說:“現行教育模式限制了男孩的成長需要,這使得男孩們認為學校是一個和他們作對的場所,他們擅長的方面——運動技能、視覺和空間技能以及他們的勃勃生機,在學校中未能得到很好的承認。學習不占優勢,特長得不到發揮,性格發展得不到引導,男孩長期在學校得不到正面的反饋,最終造成了嚴重的傷害。當然,應試教育對男孩和女孩都不利,但與女孩相比,男孩更容易成為應試教育的犧牲品。”
在著名的教育網站“e度教育社區”中,對這個問題的討論正進行得如火如荼。“紫色月光”指出:“以考試成績為目的的教師們,將其主要精力放在了傳統的讀、寫和其他課堂作業上,而這些內容通常是女孩子最擅長和喜歡做的。與此同時,學校正在縮減更加適合男孩子們的教學內容,如科學試驗、體育和野外活動等。毫無疑問,在這種教育方式下,我們的男孩子正變得戰戰兢兢、如履薄冰和身心疲憊,最終在女孩面前一敗涂地。”
另一位家長“亮亮的媽媽”則表示:“應試制度確實更適合于善于背誦和表達的女生,比如男孩子對歷史的愛好和廣泛的涉獵,語文是考不出來的;比如男孩普遍動手能力超強,玩具電器拆了裝,這些考試不考,但做工程師、設計師、物理生化學家做實驗很需要;所有擔風險的事情考試是沒法測試的,但是干事業、改革、創業、突破無一不需要擔當風險。男孩的這些素質和優勢無從衡量,甚至完全被忽視,不知社會是該喜還是該憂。”
還有不少網友并不同意“男孩危機”這一觀點,他們認為這是應試教育下的評價體系對男孩的誤讀,“為什么說男孩差,主要不就是分數考不過女生嗎?不就是高考狀元被女生搶了嗎?但這又能說明什么呢?分數本來就是不公平也不科學的評價體系,為什么還要用這個衡量男孩的成敗呢?”
到底“男孩危機”因何造成?孫云曉指出,這個問題其實并非為中國獨有,國外也早已出現了這個問題,并且教育家們已經研究多時,所以記者在此引用國外觀察家們的分析:“是家庭、學校和流行文化誤導了男孩子們,使他們深陷于無休止的焦慮之中。”這似乎也適用于中國。如何改變這種危機?孫云曉發出了對“教育公平”的呼吁:“教育公平是要讓每一個孩子的天性都能得到充分、自由的發展,教育只有尊重天性,因‘性’施教,才能夠真正實現男孩與女孩的公平、和諧發展。”
然而,實現教育公平,這絕非一朝一夕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