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武漢江夏區五里界鎮10多畝正在大田生長的轉基因水稻被集中銷毀。記者調查發現,轉基因水稻在稻田收割后直接混入了大米加工廠。中國農業科學院油料作物研究所副研究員吳剛表示,對轉基因植物的檢測可分為定性檢測法和定量檢測法等,但這些方法需要專門儀器設備和科研人員。從目前條件看,多數糧食收購點還不具備自行檢測的能力。
稻田收割后直接混入加工廠
記者在武漢市江夏區采訪了解到,當地10多畝正在大田生長的轉基因水稻已于7月30日被集中銷毀。當地有農戶告訴記者,這處水稻田是幾家農戶聯合種植的,秧苗是抗蟲稻,也就是含有轉基因成分的BT63稻苗。
這種水稻因其突出抗蟲性受農戶熱捧。接受采訪的幾位農戶表示,種一畝普通水稻毛收入只有1000多塊錢,抗蟲稻能抗螟蟲,能節省至少200元的農藥費和打藥人工費。稻種是從熟人途徑購買的,一般外人買不到,也沒有收據和發票。
記者調查發現,轉基因水稻在稻田收割后直接混入了大米加工廠。位于武漢城鄉接合部的灄口街水稻銷售公司,一負責生產的經理介紹說,工廠無法檢測收來的大米是否轉基因,檢測標準也只有GB1354-2009標準,只是對大米的一些物理性指標進行檢測,然后包裝出廠,流向市場。
記者在一份武漢產品質量監督檢驗所出具的檢驗報告上看到,檢測內容包括水分度、碎米、鉛含量等,并沒有針對轉基因的檢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