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陳代謝是身體消化、吸收、排出廢物的能力,是保持人類健康的“好幫手”,能夠維持身體器官的有序運行。醫學上對新陳代謝快好,還是慢好沒有準確的界定標準,不過英國阿伯丁大學的研究卻發現,排除疾病因素,新陳代謝較快的人更健康。
現實中,人體新陳代謝速度會隨著年齡增長逐漸減慢。研究發現,過了30歲,新陳代謝每10年就降低5%,由此帶來衰老、肥胖、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等多種健康問題。雖然我們不能與時間對抗,但遠離下面這些不良生活習慣,就能讓新陳代謝運轉地更合理。
久坐不動。意大利一項居民健康狀況報告指出,懶惰已成為長壽的克星。南方醫科大學南方醫院中醫科主任醫師周迎春教授告訴《生命時報》記者,研究發現,久坐不動使新陳代謝變得遲緩,長期如此,容易面臨高血壓、糖尿病的威脅。相比之下,每隔一段時間就起身活動的人,患代謝綜合征的幾率更低。英國拉夫堡大學運動心理學教授史都華·拜多表示,即使每天都去健身房,但其他時間全部都坐在椅子上,也算久坐。周迎春建議,上班族最好養成隨時站立的習慣,比如站著打電話、開會等;久坐后要起身擴擴胸、伸伸懶腰、活動頸部。
睡眠不足。許多人都有類似的感受:一段時間經常熬夜或作息不正常,就感覺老得特別快。英國薩里大學實驗顯示,缺乏睡眠的參試者體內有711種基因的功能發生了改變,其中就涉及到新陳代謝的相關基因。周迎春說,睡眠不足可能降低人體對葡萄糖的調節能力,同時減少瘦素分泌,增加饑餓素分泌,使人容易感到饑餓,間接造成脂肪代謝異常。建議每天至少要保證7小時的睡眠。
不勤洗手。美國化學學會年會上公布的一項研究顯示,腺病毒-36可通過一種獨特的基因,使成年人體內的干細胞轉變為讓人長胖的脂肪細胞。南方醫科大學神經生物學博士揭威解釋說,腺病毒是一種能感染呼吸道、胃腸道等器官的常見病毒,能夠導致細胞新陳代謝功能紊亂,往往通過咳嗽、打噴嚏和不潔凈的手傳播。因此,經常洗手能避免病毒感染的風險,保護新陳代謝。
吃果蔬不認真洗。加拿大科學家發現,受農藥污染食品里所含的有毒物質,攝入體內后會儲存在脂肪細胞里,干擾能量代謝,減慢新陳代謝速度。中國農業大學食品科學與營養工程學院副教授朱毅建議,清洗果蔬時,流水下搓洗半分鐘是最好的辦法,也可以在水中加點面粉浸泡、揉搓后再沖洗,葉菜最好多沖幾遍。
飲食太“精致”。周迎春說,總吃精米、精面,以及蛋糕、餅干等精加工食物,會導致維生素B、E缺乏,并會減少鉀、鋅和鐵等微量元素攝入,進而影響人體的代謝。研究表明,優質蛋白質含量高的食物,比如魚、蝦、豆類等,本身有促進新陳代謝的作用。燕麥、蕎麥等全谷食物含有豐富的膳食纖維,能夠降低膽固醇、清潔腸胃,幫助新陳代謝處于正常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