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上海6月26日電 (記者 陳婷婷)2013年中國上海先后經歷兩次禽流感疫情,對上海肉雞養殖和市場消費造成巨大影響。國家統計局上海調查總隊26日發布報告稱,經歷禽流感上海肉雞養殖業正重新洗牌,一些散戶退市,養殖生產向規模化集中。
2013年兩次連發禽流感疫情,為降低風險,上海市實施季節性暫停活禽交易措施,即每年農歷正月初一至公歷4月30日休市,禁止售賣活禽。在這場風波下,上海肉雞養殖風險突顯,加上環境整治力度加大等多重因素影響,部分養殖戶尤其是散戶紛紛退出,肉雞養殖總體規模呈現萎縮,出欄量大幅下降。
這份統計數據顯示,2013年肉雞出欄2085.67萬只,下降28.2%。2014年1至5月,肉雞出欄669.52萬只,下降27.5%。
一些散戶退出市場,規模養殖戶則積極應對禽流感及季節性休市,調整養殖策略繼續維持養殖生產。數據顯示,2013年肉雞年出欄數在5萬只以上的規模養殖戶場數比上年均有所增加,而5萬只以下的養殖戶場數則呈大幅下降。
統計部門預計,上海肉雞養殖未來或將向經濟實力較強、經營方式創新、產業鏈延長的規模養殖場集中。
而因為禽流感疫情,活雞消費量大幅度減少,加上季節性休市,也促使大部分養殖戶紛紛改變傳統的銷售渠道,轉向禽類加工企業或冷鮮雞加工企業。如金山某合作社、松江某合作社等與某副食品公司(屠宰加工廠)簽署了長期合作協議。
甚至有實力較強的規模養殖戶依據自身優勢陸續開設屠宰車間,宰殺活禽,租用或購買冷庫進行冷鮮處理。這種轉換讓養殖戶的抗風險能力增強。(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