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年度世界免疫周的主題是“了解情況,接種疫苗”。
乙肝疫苗事件導致疫苗接種率下滑
至2013年,我國98%以上的新生兒都會在出生后24小時內接受乙肝預防免疫,然而,去年年末連續、集中被曝光的嬰幼兒接種乙肝疫苗后死亡事件,演變成了一場質疑國產疫苗質量缺陷的公共衛生事件。雖然半個月后官方公布調查結果證實國產乙肝疫苗無質量問題,且17宗密集報告的嬰幼兒死亡病例均與乙肝疫苗的接種無關,然而,公眾對乙肝疫苗的接種信心,乃至對整個國產疫苗質量的信任,均降至谷底。
去年12月中旬至今年1月初,中國疾控中心對包括北京等10省(自治區、直轄市)的應急監測顯示,乙肝疫苗的接種率下降了30%左右,其他國家規劃免疫疫苗(包括麻疹、甲肝、流腦等10種疫苗)的接種率則平均下滑15%。“如果上述狀況持續下去,可能會在一些地區出現免疫規劃疫苗所針對的傳染病流行,也不排除出現(疫情)暴發可能。”負責發布上述消息的中國疾控中心免疫規劃中心副主任王華慶告訴記者。
目前乙肝疫苗接種率緩慢回升,但未到正常水平
時隔四個月,國家衛生計生委疾控局發布消息稱,乙肝疫苗事件平息至今,我國乙肝疫苗接種率有所回升,但速度較緩慢。目前,適齡兒童的乙肝疫苗接種率,特別是新生兒出生后24小時內的首針報告接種率,還遠沒有回升到98%左右的正常水平。日前,針對中國兒童乙肝接種率大幅下降且回升艱難的情況,世界衛生組織表示擔憂,并重申對中國疫苗質量及接種安全有信心,將繼續與中國政府合作,回應公眾疑慮。
【鏈接】
北京疾控中心副主任龐星火提醒疫苗接種三大誤區
1、得病比打疫苗好:很多疫苗針對的傳染病都會導致嚴重后果。
2、別人都打了疫苗我就不用打,也不會得病:全人群的接種率達到較高水平才能阻斷病毒傳播。
3、打了疫苗一定不得病:沒有任何疫苗的免疫效果是100%;不同疫苗的免疫效果不一樣。(記者魏銘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