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兒深夜高燒,就近到廣州越秀區兒童醫院就診,卻被拒絕推往其他醫院……日前,廣州市民羅女士遇到這樣的事。讓她氣憤的是:“當時離醫院下班時間還有一個多小時。”
醫院開始限號從兒童醫院到公立大三甲醫院,這是未來必然的趨勢。并且,隨著醫患糾紛越來越多,人們對就醫質量有更高的要求,那種3—5分鐘匆匆打發病人的就醫模式,開始失去了人心的市場,除了限號向客觀現實“投降”,醫院別無選擇。
醫院限號并不是一個壞東西。每次診療是依靠醫生來實現的,但每個醫院的醫生資源是有限的,每個醫生能夠接診的患者數量也是有限的,超過這種負荷來工作,無論對醫方還是患方而言,都是雙輸的選擇。限號是遵循規律的必然結果,也是在確保醫療服務質量。
任何一種事物都存在壞的一面,醫院限號也不例外。假如就醫者沒有提前得到這種重要信息的指引,耗費了很大的時間成本到醫院就醫,卻得到“床位和掛號已滿”的壞消息,當再轉另一家醫院,無形中又增加了中間時間,對那些急診患者而言,容易人為增加就醫風險。
如今,管理者強硬地要求醫院不得拒絕急診患者,看起來正義凜然,卻很難解決根本問題。那管理者還不如承認“醫院限號”的客觀存在,積極主動開放公共平臺,通過手機網絡等渠道,第一時間將這些信息公布,減少就醫者的盲目選擇。此外,通過好的待遇,讓好的醫療資源下沉到基層社區醫療機構,實現分級診療制,讓轉院變得高效率和專業起來。唯有如此,才能減少“醫院限號”誤傷公眾的可能。
□吳帥(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