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剛剛過去的2014年,智能家居和電子商務對傳統家居行業發出了強有力的挑戰,這種挑戰不僅僅體現在對市場空間的擠壓上,更體現在對發展觀念和營銷思路的顛覆上。當然,挑戰從來都與機遇并存——傳統家居行業因為市場的變化而迎來了升級和發展良機,相關企業開始嘗試融入物聯網和電商的發展潮流中。可以預見,在接下來的2015年,家居與物聯網、電商的融合將更加深入,智能家居產品、O2O模式等也將進一步影響人們的生活。
傳統家居企業給人們的印象往往是只會埋頭干活兒的“矮窮矬”,與智能家居、物聯網、電商等“高大上”的新概念搭不上邊。不過,家居行業畢竟是要給消費者提供實實在在產品的,臟活、累活也得有人干,就像在很多傳統的中式家庭中,男人負責在外面賺錢打拼,女人負責在家里打理柴米油鹽等瑣碎的事情,只有兩者相結合,生活才能幸福完美。2015年,這一理念將更加深刻地體現在家居行業中,相關企業將與家電、互聯網等領域的企業深度融合,跨界合作勢必成為2015年家居領域的一大趨勢。
跨界“約伴”模式或將延續
2015年1月5日晚,TCL集團發布公告稱,公司于1月4日與萬達集團簽署了戰略合作意向書,在互聯網應用及服務平臺、商用顯示(含電視)、空調、智能家居系統等方面開展合作。據此前大連萬達商業地產股份有限公司披露的招股書顯示,TCL旗下全資子公司喜韻投資已出資1億美元認購其股份,成為基石投資者。當然,與萬達合作的電器制造企業不只TCL一家,還有格力電器在香港的全資子公司——香港格力電器銷售公司,其認購了2億美元股份,成為基石的投資者之一。
一方是家電生產企業,一方是地產公司,在眾人眼中,兩者似乎并沒有也不該有什么交集,而剛剛進入新年的這次合作卻因為“智能家居”4個字而格外引人矚目。上海易居房地產研究院研究員嚴躍進認為,雙方的合作并不會止于單純的資金投資和資金引入,而是會借助股權投資,形成新的業務合作。
事實上,傳統家居企業、房地產企業與創新型互聯網企業的合作在2014年已初現端倪,尤其在2014年的最后一個月,企業間跨界“約伴”的舉動顯得有些迫不及待。先是2014年12月14日,小米宣布斥資12.66億元入股美的集團,在智能家居產業鏈、移動互聯網電商和智能家居生態鏈上展開全面合作;然后是在2014年的倒數第二天,恒大集團和海爾集團簽訂了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將在家電、家居、金融服務等方面展開全方位戰略合作,瞄準智能化家居市場。據悉,此次合作以海爾集團旗下的海爾家居和“有住網”為合作主體。合作后,海爾的“智慧家庭”產品將進入恒大旗下的社區;在2014年的最后一天,美的與京東簽署了戰略合作意向書。未來,雙方將進一步擴大業務合作范圍,加強在智能家居業務方面的合作。
業內預計,這種跨界“約伴”的合作模式將在2015年持續下去。
合作將給傳統企業帶來生機
與家電企業、房地產企業對智能家居業的積極融入相比,傳統家居企業似乎不見蹤影,其中無論是家具制造企業還是家裝企業,都在這場發展的盛宴中沉寂無聲。但是,如果沒有傳統家居企業的融入,智能家居的實現必然要受到影響。
家電類產品能夠獨立操作,因此其智能化相對較為簡單,只需要網絡接入智能化的平臺就可以實現。但對于傳統家居產品如家具、暖氣、地板、防盜門等而言,智能化不是簡單地從商店搬到家中即可,而是要通過設計師和施工人員的共同努力才能實現。所以,如果家居企業不及早介入,就有可能迷失在智能家居發展的大潮中。
當然,家居企業的優勢不在智能軟硬件方面,如果其就此與家電企業或互聯網公司比拼,勢必要遭遇失敗。事實上,傳統家居企業的優勢仍然在產品制造上。據有關專家介紹,當前智能家居的切入點主要有兩種方式:一種是從家裝開始,在房子裝修期間就統一布局設計,這類做法主要集中在高檔公寓和別墅,其可能成為未來智能家居普及的主流方式;第二種是在現有設備的基礎上加入各種智能設計,即從小件物品入手,企業間爭奪智能家居的入口。不難看出,第一種切入方式更適合傳統家居企業,而第二種則更適合互聯網企業。
從技術角度講,傳統家居企業如家裝、家具企業對消費者的智能需求似乎還未覺醒。但是,家裝公司、設計師是消費者接觸智能家居的第一通道,他們不能只為智能家居產品做嫁衣。如果能夠抓住這部分需求,智能家居未嘗不是傳統家居行業新的突破點。
有業內人士表示,傳統家居企業想要在智能家居發展上分到自己應有的利潤,或者至少不被智能家居發展的潮流所拋棄,就必須選擇與其他領域的企業進行合作。
智能家居決戰始于平臺爭奪
如今,智能家居產業鏈各方都在尋求適合自己的跨界合作模式,以求相互取長補短,增強競爭籌碼。不過,這種競爭并不是簡單的資本引入或營銷策略,而是對平臺的爭奪,這或將成為2015年智能家居決戰的導火索。
新年伊始,一個關于雷軍的消息在家居行業“炸開”:小米向家裝領域踏進了一只腳——將6000萬元資金投向陳煒的愛空間,這是雷軍以1億元入股YOU+國際青年公寓后再次涉足家居產業,一個被外界稱為“小米家裝”的新品牌含著金鑰匙傲然出世。
結合小米科技之前在智能家居領域的種種作為不難發現,一個小米式的智能家居產業鏈已經初現輪廓:小米平板(小米手機)作為智能家居系統的控制器,小米路由器作為整個系統的控制核心,小米智能設備(包括電視、凈化器等)作為智能家居的終端產品,而這一切都將建立在小米自己的智能平臺上。
這是一個包含了研發、生產、營銷的系統產業鏈。當然,在這個產業鏈中,小米是有所取舍的,它需要緊緊把控智能設備的接入平臺和營銷渠道,這既是其核心競爭力,也是吸引其他合作企業的關鍵。
其實,作為家電企業的海爾也主導了自己的智能家居平臺——U+平臺。理論上,U+平臺通過開放的接口協議,可讓任何種類的家電產品和服務接入到該平臺中,同時實現用戶與各資源在系統上的交互,從而滿足不同用戶的需求。
除了小米和海爾外,阿里、騰訊、百度及京東等應用服務提供商也基于各自的優勢,嘗試推出智能硬件平臺。
對于一個家庭而言,智能家居的實現不可能依賴某一品牌的產品,而應該是多品牌產品的融合?;谶@一理念,無論是小米還是海爾,對于智能家居的發展都秉持著開放、合作的態度,盡可能多地吸引品牌企業進入自己的智能平臺。由此也可以看出,跨界合作必將成為2015年智能家居發展的主流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