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9日,成都龍泉驛區一宗住宅用地拍賣,成交溢價率達150%,成為該區域土地成交史上單價最貴的“地王”,這已經是7月底以來成都成交的第4宗單價“地王”。成都樓面地價一次次被刷新,甚至一些地塊樓面地價高過同區域在售樓盤房價。那么,未來一兩年這些項目建成上市后,誰來為這些“面粉貴過面包”的房子買單?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買房人在擔憂,開發商也在發愁。
□本報記者 范瑞鳴
七八月份 開發商拿地花費上百億
上半年,國內一線城市土地拍賣不斷冒出“地王”。下半年,受此影響,二線熱點城市成都開始發力,“6·29”土地拍賣中,接連拍出樓面價10500元/平方米的小龍橋地塊、樓面價9600元/平方米的簇橋地塊、樓面價9500元/平方米的牛王廟地塊,可謂“地王”三連發。當日拍賣的11宗土地全部成交,成交總金額達75.5億元。
在成都七八月的土地拍賣中,開發商至少又花費了百億元拿地,遠超去年同期。華府板塊、中和片區、大面片區等區域成交額同比漲幅甚至超過了100%。銳理數據機構的土地市場簡報顯示,2016年7月,成都土地成交29宗(1852.74畝),成交總金額超過70億元;住宅及住宅兼容商業土地供應12宗(908.98畝),成交8宗(821.25畝),成交總金額46.9億元。通過統計數據可以發現,成都最新的“地王盛宴”呈現出三大新特點:
一是高價地塊由中心城區蔓延至新興熱點片區,新川、大面、華府等板塊都出現了創新高的單價地塊,這些區域也成為今年成都房價上漲最迅速的幾大板塊。
二是拿地者均出手不凡,“6·29”土拍中的新希望、陽光城、恒大等均實力雄厚,七八月搶地的融創、北大資源、朗基、百悅也不同凡響,堪稱成都土地市場中的“地王收割機”。
三是溢價率、樓面地價等創下新高。4宗“地王”溢價率均超過100%,北大資源在新川板塊創下了區域新高,地價比去年翻了一番。百悅集團也以150%的溢價率,創下了龍泉大面區域的新高,地價高過在售樓盤房價。
地價貴過房價 未來樓盤誰來買單
“地王”頻出,成都樓市“面粉”比“面包”還貴的現象凸顯。7月13日,朗基地產以7350元/平方米的樓面價迫近中和區域房價;8月9日,北大資源以8650元/平方米的樓面價追平新川區域房價;8月19日,百悅集團在龍泉大面以10.50億元奪下地王,樓面價比區域在售樓盤房價高出500元/平方米。
“這么高的土地成本,將來誰買單?”“地價貴,房子就貴,成都房價難道又要漲了”……面對高價地塊紛紛出現,不少購房者擔憂未來成都房價上漲。而對開發商來說,高地價雖然有助于推高房價讓部分開發商受益,但對大多數開發商來說未必是好事:一是推高了拿地成本和門檻,二是對拿下“地王”的開發商本身來說也是極大的風險?!?·19”土地拍賣結束后,與百悅展開激烈“廝殺”的龍湖舉牌人表示看不懂,“樓面地價那么高,或許他們是戰略性拿地吧?”而在成都地產界人士看來,這些“地王”上市要想盈利,未來兩年的房價在目前基礎上至少要漲2倍才行。
事實上,高價地的出現,對區域房價的刺激立竿見影。在7月13日朗基刷新中和區域地價天花板后,附近的樓盤普遍跟漲,甚至有項目封盤待漲。截至目前,城南樓盤房價上漲10%以上的比比皆是。更加夸張的是復地金融島單價上漲4400元/平方米,漲幅高達32%;中大文儒德目前房價與今年1月相比,上漲了6641元/平方米……
樓市的熱銷,令開發商們紛紛涌入土地市場,甚至不惜成本制造“地王”,在不斷消化庫存的同時,又在不斷制造新的庫存,而且這些新庫存的“成本”與之前相比又高了不少。一旦市場再度遭遇調整,那么這些新“地王”又將何去何從?
◎記者觀察
瘋狂“地王”會否止步?
地價屢屢拍出高價,成都在全國并非特例,事實上其他城市的土地市場更為瘋狂,尤其是進入8月以來,“地王”瘋狂的局面愈演愈烈,8月17日,融信中國在上海以110.1億元的總價創下最高單價紀錄,令全國震驚。
高地價勢必帶來樓市高風險。為防止高價地風險,部分城市已在調整土地政策。早在8月初,針對“地王”風險加劇,某商業銀行就發文要求加強前端融資管理,要求嚴格控制商業辦公項目的信貸發放。也就是說,一旦項目預期不理想,或者信貸政策收緊,高價地王類項目就會陷入巨大的財務危機。
分析人士也普遍認為,在“因城施策”方針下,局部過熱的城市將會念起樓市“緊箍咒”,如蘇州、南京先后祭出土地拍賣 “熔斷機制”,設置地價紅線,規定超過紅線競價無效。針對當前“地王”瘋狂顯現,財經評論員馬光遠公開表示,除政策引導扭轉不正常預期外,應在熱點二線城市嚴控土地市場的炒作,通過增大土地供應等方式平抑市場,并對開發商拿地資金來源予以監管限制,為土地市場降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