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8月16日電 春節后,利好政策不斷,樓市回暖升溫。在各城市樓市回暖之時,第二季度政策開始收緊,限貸、限購相繼出臺。半年時間,盡管房價呈上漲趨勢,但全國多個一二線城市的二手房房產成交量卻畫出了一道n型弧線。半年的時間,樓市到底發生了什么變化?為此,鏈家發布了大數據半年報,對部分城市的成交數據做出匯總。
從以上圖表中可以看出,一線城市中,2月下旬利好政策不斷,推動了3月成交量,在樓市熱度慢慢提升之時,第二季度限貸、限購相繼出臺,樓市成交有所回落。
二線城市代表中,成都、天津、杭州、天津受交易稅費調減等利好政策,成交量在3、4月份均達到上半年高值。5月開始,各城成交量均有明顯下滑,下降幅度最大的是天津,5月成交環比4月減少30.6%。
由圖可知,在成交價格方面,北京、深圳二手房成交均價穩定在4萬以上,且呈現逐月增長的態勢,月環比增長幅度均值分別為3.03%、3.51%。上海二手房均價在4月起突破四萬。
其中,深圳房價漲幅較大的主要原因,非“330”新政莫屬,再加上年初房貸優惠利率,市場保持較大的熱度;同樣的政策松綁,深圳漲幅遠超北京、上海,還因為深圳是一線城市中唯一的移民型城市,購房需求也不同于京滬,政策松綁后,引起“移民”“投資客”的回歸。
二線城市成交均價走勢平穩,其中南京月環比增長均值為1.34%,高于天津、杭州、成都。
從整體鏈家成交數據來看,上半年北京受到影響最大的是1000萬以下的剛需購房人群(首次購房)和改善人群(賣小買大),表現為其決策周期縮短(均在10天以內)、成交的戶型較去年都有縮小,這背后是剛需購房人群的追漲心理、以及供小于求的市場。
另外,對于1000萬以上的高端房市而言,決策周期卻有所延長,說明這一部分市場并未受到調控政策大的沖擊,決策相對理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