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知道,城市建設與開發和發展實體經濟相比,最大的特點有兩個:一是政績的短期效應很強,可以讓官員在很短的時間內就創造出得到重用的政績;二是政府可以沒有任何顧慮地參與其中,并充當主角。也正因為如此,地方政府及其官員就會十分樂意而積極地進行城市建設與開發。就算在經濟上十分干凈,沒有任何可以挑剔的地方,權力尋租的影子還是很清晰的。更何況,能夠在這方面保持真正干凈的官員并不多。
別看有些官員在城市建設和開發中撈取的經濟利益不多,但是,盲目投資、盲目建設、盲目開發以及為了政績而不惜一切代價地給開發企業等以各種優惠政策和利益轉移,比直接撈取經濟利益還要可怕、還要驚人,給國家和人民造成的損失也是十分巨大的。
所以,在推進城鎮化建設過程中,防止地方政府及其官員為撈取政治利益而進行的權力尋租,是必須切實抓好的一個關節點。
第二個關節點,是經濟利益帶來的權力尋租了。中紀委相關人士所說的多數與開發商利益有關,說白了,就是掌握著城市建設與開發實權的官員們,以城市建設與開發為幌子,通過各種手段與渠道,進行權力尋租,撈取經濟利益。
與政治利益引發的權力尋租相比,經濟利益產生的權力尋租,更加猖狂、更加赤裸裸、更加目空一切。但是,在預防方面,卻要相對簡單一些。因為,握有的權力尋租行為,只要監督到位,陽光透明,查處嚴厲,還是能夠有效預防的。只是,各級政府、監督部門和執法部門,應當認真履行好自己的職責,確保不失位、不缺位,也不越位。
當然,在預防權力尋租過程中,還要預防一種情形,那就是將不法利益合法化、將民眾利益政府化的問題。因為,從過去的實際情況來看,地方政府、特別是基層組織,經常以征地、拆遷的名義,將本應當回歸民眾的利益,以各種不正當手段轉移到政府手中,再以合法分配方式轉移到官員的口袋之中。如其征地、拆遷過程中的各種工作經費、補貼、加班費、辛苦費等,也是相當可觀,相當驚人的。不然,基層組織怎么可能有那么高的工作積極性。
總之,城鎮化建設是下一步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重頭戲。如何使這場重頭戲不被權力尋租所干擾,需要各級政府及其相關職能部門作出認真的思考,研究具體的辦法與措施,切實讓行政權力能夠在政府職能轉變中,不再成為尋租的工具,不再成為損害政府形象的毒藥。(中華工商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