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2010年,我們采取問卷調查、專題調研、座談討論等形式,經過兩年對全國30家地市報進行了調研。這些報社分布在中國東部、中部、西部的15個省、市、自治區,大體上涵蓋了我國報業發展的發達地區、比較發達地區與欠發達地區,反映了目前我國不同地區報業的發展水平。
從調查情況看,地市報依然是當地最大的主流媒體,其發展規模與態勢雖然直接受到當地經濟發展水平的制約,但地市報依然有著特有的地域性輿論引導優勢、報業市場優勢、渠道優勢與廣闊的發展潛力和前景。同時,各報在發展過程中也有著各種各樣的困惑與問題,需要從政策、管理、資源、資金等多方面予以扶持與幫助。
地市報的重要地位與作用
從對30家地市報的調查情況看,當前地市報對我國報業在新一輪增長中的主力軍作用及由此而產生的巨大拉動力作用都是毋庸置疑的。表現在:
總體規模來看,地市報占有突出的地位。國家新聞出版總署公布的數據表明,全國共出版報紙1938種,地市報紙就達到了882種,占報紙總量的45.51%。在浙江省公開發行的70種報紙中,市級報紙為41種,平均期印數803萬份,總印數在21億份,總印張80億張,分別占報紙總品種的58%,平均期印數的80%,總印張的62%。當然,西部地區這個數字要低很多,但平均發展水平也是可觀的。
從報業經濟的發展規模上看,地市報占有突出的地位。近幾年,地市報的年廣告收入大體在70億元左右。其中,年總收入超過1億元的地市黨報有17家,總收入5000萬至1億元的有25家,總收入1000萬至5000萬的有73家,總收入500萬至1000萬元的地市黨報有73家,剩下的均為總收入在500萬元以下。從調查的欠發達地區的渭南、瀘州、達州、興安、祁連山等十多家報紙來看,盡管這些報社廣告收入多的四、五百萬元,少的僅有幾萬元,但在當地還是高于其他報社與廣電系統。從發達地區的浙江省市級報紙來看,去年全年的總收入為22億多元。其中,廣告收入為15億元,發行收入為5億元,其他收入將近3億元。分別占全省報業總收入的52%、廣告總收入的52%、發行收入的47%、其他收入的95%。
從全國經濟發展規模與趨勢上看,地市報業發展的潛力巨大。從對全國30家地市報的調查情況看,報紙的發行量和廣告收入與報紙所在地的經濟發展水平是成正比的:經濟發展水平越高的地區,其報紙的發行量和廣告收入就越高,經濟欠發達的地區,報業發展規模與廣告等收入規模就小。從表面上看,媒體的經濟收入來源于廣告商,但是從本質上來講,它是來源于當地的經濟活力,來源于當地的購買力。我國確立的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奮斗目標是,到2020年,要實現人均國內生產總值翻兩番,從這里我們可以看出地市報的發展空間與潛力。
從地位作用來看,地市報擁有得天獨厚的發展條件。大部分地市級報紙是當地發行覆蓋面最大的報紙。特別是在2003年報刊整頓后,地市級報紙已經成為最具地域優勢的基層報紙,是黨和政府向基層群眾宣傳政策的主渠道,也是基層群眾反映民情民意的主要通道,對落實科學發展觀,構建和諧社會具有重要的推動作用。
同時,我國迅速擴大的中小城市,正在成為新的報業市場。從目前看,中小城市發展規模也在迅速擴大,在未來10年,我國將有3至5億農民到城鎮生活。專家預測,再過若干年,我國城市與農村人口將各占50%,發達地區的比例會更高。經濟發展相對較快的二線城市,將會成為報業今后發展的巨大新興市場,這對推進地市級的改革和發展,開拓我國報業新興市場,進一步提高報紙普及率具有戰略意義。
當前地市報發展存在的主要問題
調查發現,地市報在發展中也存在一些困難與問題,主要表現在如下幾個方面:
發展過程中存在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