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你是這樣的人——回憶周恩來口述實錄》一書出版,書中解放軍總參三部原部長戴鏡元回憶說,“豪密”是我黨建立機要工作的最好的而且是保密性能很強的一種密碼。能否請專家就“豪密”的形成、特點、作用簡要作一分析。謝謝!
朝陽 張翼
中國的革命戰爭也許可以分為兩個戰場,一個有形,一個無形;一個在地面,一個在空中。所謂的“無形”和“空中”,就是無線電波。如果說地面的有形戰場長期以來都是敵強我弱,那么空中的無形戰場幾乎從一開始就是我強敵弱。這種優勢的確立,與赫赫有名的“豪密”休戚相關。
“豪密”之產生
紅軍的無線電通信工作是周恩來在莫斯科參加中共六大時開始籌建的。據當事人回憶:“1928年初夏的一天,‘莫斯科中國勞動者中山大學’的秘書長阿勃拉莫索要我通知一些人去見他。”“他對我們說,根據中國革命的需要,中共代表團的要求,第三國際的支持,決定派你們幾個去學習無線電通信技術。這是絕對保密的事,跟任何人都不能講。”(毛齊華:《我黨早期的地下電臺》,中國人民解放軍歷史資料叢書編審委員會:《通信兵回憶史料》第一冊,解放軍出版社1995年版,第11頁)這第一批共6人參加的是“國際無線電訓練班”,不久,又有4人參加了“列寧格勒伏龍芝軍事通信聯絡學校”的學習。
1928年10月,周恩來回到上海后立即全方位地迅速組建和擴大無線電技術隊伍。1929年秋,上海建立了第一部地下無線電臺,同年12月又在香港建立了另一部電臺。此時鄧小平正好從上海到廣西經過香港,就與香港臺取得了聯系。此后上海黨中央與百色起義部隊的聯絡就由香港臺轉達。1930年1月,上海黨中央與江西蘇區的聯系,也是通過香港臺建立的。1930年10月,在蘇聯學習無線電技術的骨干相繼回國,紅軍的“空軍”隊伍迅速壯大。
然而就在這蓬勃發展之時,發生了一件驚天大事。據最早奉周恩來之命負責組建無線電通信的李強回憶,1930年11月香港臺被破壞,“電臺及聯絡辦法他們全部掌握,第1天英國人還給我們通了報,第2天他們發了一份報給我們,是用英文發來的,內容是:‘你們的朋友情況很好,現在在監獄里。’當時上海臺的報務員是張沈川培訓出來的曾三,英文‘監獄’這個詞曾三不認識,就拿來問我,我一看大吃一驚,說:‘不好了,他們在監獄里了!’我們知道對方遭到破壞后,就暫時停止了聯絡。”(李強:《一次劃時代的通信革命》,《通信兵回憶史料》第一冊,第4頁)這就是說,如果港英當局不是自我暴露,就可以冒名頂替與上海臺繼續保持聯絡,當然也就能與江西等有電臺聯系的蘇區通話,其危險程度實在是難以估量,當時周恩來的震驚可想而知。正是為了避免重蹈如此兇險的覆轍,“豪密”隨即應運而生。
“豪密”之特點
“豪密”是個傳奇,有多種說法。
最早在中共中央專業研究部門的刊物上撰文公開提出“豪密”的是曾任中共中央辦公廳副主任,并長期擔任過中央機要局局長職務的李質忠。他于1991年在《黨的文獻》上發表了題為《周恩來對黨的機要工作的貢獻》的回憶文章,其中提到:“為了確保黨的核心機密不致被敵人破獲,周恩來于1931年在上海親自編制了一個密碼,取名×密。紅軍用這套密碼同上海黨中央、總司令部和各兵團司令部的機密電報。”“1931年3月,任弼時攜帶×密,從上海出發,經香港,于4月和顧作霖、王稼祥一道,到達江西瑞金蘇區中央局。自此,蘇區中央局便使用×密,于1931年9月開始與在上海的黨中央聯系。”(李質忠:《周恩來對黨的機要工作的貢獻》,《黨的文獻》1991年第1期)這篇文章中雖然罕見地用了個叉,但明明白白就是指“豪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