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北京1月2日電(宋宇晟) “相宜——范揚、殷會利作品展”2日在北京開幕。開幕式上,中國國家畫院副院長張曉凌談及當下的民族藝術,他說:“中國擁有最優秀的藝術家,我們要用作品推動民族的文藝復興。我覺得我們民族的藝術有希望。”
|
此次作品展展出了中國國家畫院國畫院副院長范揚和中央民族大學副校長兼美術學院院長殷會利的畫作,共計八十件。
開幕式上,中國國家畫院副院長張曉凌對本次參展的兩位畫家的作品分別作了評價。他評價稱,“殷會利能將焦墨運用到如此地步,在當代中國幾乎無出其右者”;而說到范揚,張曉凌也評價其為“天才加勤奮”。
談及此次展出的畫作,張曉凌認為,雖然此次展出的范揚、殷會利作品畫面氣象并不相同:殷會利的作品以焦墨為主,而范揚的作品以淡彩為主;但兩人的作品也存在明顯的共同點。“這種共同點就是在同質化的時代尋找到自己的風格。”
張曉凌稱,“藝術家能否創作與人不同的‘語言體系’”應該是藝術家的追求。他認為,中國近代以來,優秀的藝術家一直在試圖“從傳統中走出來,尋找自己的‘藝術體格’”。他說:“殷會利畫作的發展正是近代中國社會發展的必然邏輯結果。”
國家民委副主任吳仕民在開幕式上表示,兩位參展藝術家都對藝術有所創新。他說:“藝術始終追求創新。中國的文化發展正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機遇,為所有的藝術家提供大顯身手的機會。中國的國畫應該會迎來新的春天。而無論處于哪個時代,對藝術的基本要求就是創新。”
張曉凌也說:“中國擁有最優秀的藝術家,我們要用作品推動民族的文藝復興。我覺得我們民族的藝術有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