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網綜合報道】在過去十年內,前往西班牙的華人移民數量激增,目前已達近20萬人次。西班牙金融危機重創當地經濟,但并未給中國移民注資的初創企業帶來困擾。英國《金融時報》10月9日刊文解讀華人在西班牙動蕩的經濟環境中立足并取得長遠發展。
報道指出,中國人吃苦耐勞、勤儉節約的傳統和不貪圖短期暴利而立足長遠發展的商業文化是其能夠在眾多移民中脫穎而出、安然度過金融危機的首要保障。據悉,在西班牙,很多中國移民經營的店面往往每周七天都會營業,且營業時間較長,雇員也多為親屬,創業者這種放棄個人休閑娛樂,一心專注事業發展的態度當地西班牙民眾大多難以企及。
此外,親朋互助式的發展模式使得中國移民大軍能夠在不依賴銀行貸款的情況下找到更加人性化的融資渠道。在初到西班牙,資產不足且沒有信貸記錄和財務擔保的情況下,移民往往很難得到當地金融機構的信任。中國創業者通過向已在當地有所發展的華商或親朋借資作為啟動資金,一旦經濟危機爆發,銀行停止向中小企業開放信貸業務,中國華人也能免遭重創。
而今,經過第一代移民的艱苦創業,華人在當地的地位已有顯著提升。中國移民的經濟活動范圍也日益擴大,服裝連鎖店、進出口商貿公司、傳媒集團和律師事務所等均有涉足。中國公司對旅游、食品、基礎設施建設等領域也表現出了濃厚的投資興趣。
文章分析指出,如果說早期的移民浪潮給西班牙帶來的是中國的勞動力和企業家,那現在來到西班牙的華人帶來的則是投資,在合作中謀求技術上的共同進步才是他們當下關注的重點。(實習編譯:李瑋 審稿:趙小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