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武漢8月19日電 (記者 張芹)武漢每100個家庭中就有17個經商,這個比例高于中國內地其它城市平均水平,其中主動創業比例顯示出武漢家庭更富有創業激情,具有較強的企業家精神。
8月19日,由西南財經大學中國家庭金融調查中心與武漢晚報聯合發布的首個中國內地城市財富指數——“大漢口財富指數”2014年二季度數據出爐,武漢的“創業活力”在這一季度的報告中得到驗證。
歷史上漢口曾是著名的商業重鎮,早在17世紀初,武漢就呈現出“十里帆檣依市立,萬家燈火徹夜明”的盛景,再到張之洞督鄂時期名揚天下的“漢陽造”、新中國成立之初奠定重工業基地的“武字頭”、開中國商業流通改革先河的漢正街、集科技人員下海創業之典范的光谷。武漢市市長唐良智曾總結,“武漢的發展史,就是一部創業史。”
如今武漢人的“創業活力”從數據中得到驗證。調查顯示,武漢地區擁有工商業的家庭占比為17%,高于華中其他省會城市的平均水平13.1%和中國其他省會城市的15.6%。
西南財經大學中國家庭金融調查中心副主任尹志超分析,武漢家庭主動創業比例較高,富有創業激情,具有較強的企業家精神。在針對創業動機的調查中,因“更靈活,更自在”及“想自己當老板”而選擇創業的比例過半。
但分析家庭經商時間長短發現,武漢家庭最近幾年創業比例明顯降低,說明最近幾年武漢的創業活力有所下降,相反經營時間在10—20年以上的老店,生存能力更強。此外,武漢地區家庭創業的盈利比例相對較低,這也是近些年武漢家庭創業活力下降的原因之一。
記者從報告中發現,今年二季度,武漢家庭借貸主要用于滿足住房支出,占比約為三分之一,略高于華中和中國其他省會,住房支出壓力較大。此外,有6.1%的武漢家庭借貸資金主要用于教育支出,高于其他城市,相對而言,武漢家庭父母更加重視教育。
據悉,“大漢口財富指數”調查隨機抽取了武漢市5個城區內的20個社區、611戶家庭,設計問卷中有1100多個問題,涵蓋普通民眾收入、支出、儲蓄等方面,與普通百姓息息相關的失業保險、生育保險、工傷保險、住房公積金、企業年金等問題也在其中。(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