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千股跌停到千股漲停,A股連日來不斷丟失的人氣首度回歸。
7月9日,久違的反彈終于上演,上證綜指重回3700點,并以5.76%的漲幅創出六年之最。兩市下跌個股僅*ST成城、*ST松遼兩只。
“近期政府連續召開多次緊急協調會,出臺了十余條穩定市場的舉措。”上海一家基金公司昨日致信投資者呼吁理性投資時稱,政策累積效應在起作用,市場最難熬的時刻已經過去。前期困擾市場的融資盤基本被打爆,股市杠桿回歸至正常水平。經歷大跌之后,市場估值也得到了明顯的改善。
“短期肯定會企穩,中長期來看,市場投資思路和理念將發生一些轉變。”國泰基金權益投資事業部總經理黃焱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稱,后期投資將更注重業績和盈利,價值投資將逐漸回歸。
政策合力將繼續發酵
6月15日至7月8日的17個交易日中,上證綜指累計跌幅達到了32.11%。其間多項救市政策接連出爐,但怎奈市場人氣渙散,每一次政策推動的反彈都是曇花一現,并成為資金出逃的時間窗口。
物極必反始終是市場規律,大跌行情終于發生了改變。7月9日,A股市場迎來了久違的報復性反彈。截至收盤,A股各類指數全線上漲,上證綜指上漲5.76%重新站上3700點,報3709.33點;深證成指上漲4.25%至11510.34點;創業板指上漲3.03%至2435.76點。
市場的這一變化,在一些業內人士看來,是政策合力在起作用,且救市總動員的正向效應還在不斷發酵。
7月4日,證監會召集21家證券公司商議,出資不低于1200億元投資藍籌股ETF;上證綜指在4500點以下,證券公司自營股票盤不減持,并擇機增持。
此后,A股市場進入大藍籌上拉、中小盤跌停的尷尬境地。中國石油、中國石化、中國平安、建設銀行等權重股接連沖擊漲停,大盤下跌勢頭基本穩住,但個股跌停潮涌現。
為自保,上市公司紛紛停牌,引發了24年來罕見的停牌潮:滬深兩市超過1400家上市公司停牌。未停牌個股大部分繼續跌停,A股流動性告急。
股市繼續大幅調整還導致基金遭遇大量贖回。國內一家大型基金內部人士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稱,光7月7日一天,該公司整體贖回規模近2%,盡管開放式偏股基金贖回局面整體可控,但打新基金面臨贖空風險,分級基金受B基金大跌、下折效應影響出現大規模贖回。
市場形勢進一步惡化,倒逼救市措施升級,救市思路也在轉變。
7月8日,證監會首度“開腔”增購中小盤股。證監會新聞發言人鄧舸在答記者問時表示,為恢復市場正常交易證監會將在繼續維護藍籌股穩定的同時,加大對中小市值股票的購買力度,緩解市場流動性緊張狀況。
當日盤后,證金公司向華夏基金、嘉實基金等多家基金發出申購基金的指令,且不限于大盤藍籌股。這意味著中小股也將受到資金的追捧。此時,其他來路的資金也在馳援公募基金。據保監會相關人士透露:“自股市大幅波動開始至7月8日,保險機構持續凈買入股票和股票型基金,股票累計凈買入574.2億元,股票型基金累計凈買入548.42億元,合計凈買入1122.62億元。”
多部委也加入了“救火大隊”。央行、財政部、國務院國資委、保監會等8日先后采取措施維護資本市場穩定健康發展。
央行表態稱,協助證金公司通過拆借、發行金融債券、抵押融資、借用再貸款等方式獲得充足的流動性;密切關注市場動向,繼續通過多種渠道支持證金公司維護股票市場穩定,守住不發生系統性、區域性金融風險的底線。
9日,在多種政策和救市資金的合力之下,A股市場全線活躍,人氣出現明顯回升。
人氣回暖:基金凈申購一日超7億
其實,股市大幅調整之際,一系列積極因素正在發酵。
6月15日以來的暴跌行情中,場外配資基本肅清。多家機構人士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稱,1∶1的配資盤也扛不住這樣的急跌,場外配資已經被行情打爆。
據Wind資訊統計,截至7月8日,兩市融資余額為14586億元,相比6月高點22730.35億的規模回落8000多億元,場內去杠桿進程似乎也已漸近尾聲。
9日,曾經引發股市大跌的股指期貨品種大面積漲停。滬深300、中證500、上證50主力品種悉數漲停。
隨著A股反彈及證金公司出手,公募基金迎來了凈申購。據基金業協會數據,7月9日當天,投資者通過工商銀行、農業銀行、中國銀行、建設銀行凈申購公募基金規模達到了7.2億元。
匯添富基金總經理張暉認為,市場兩個均衡逐步在靠近,建議投資者不要在最有希望的時候離場。
一是流動性均衡。融資規模已經大幅度下降至合理水平,證金公司在通過二級市場買入股票和通過公募基金注入流動性,上市公司都在積極增持股份。
二是公司估值的均衡。大幅下跌后大幅度擠掉了前期積累的泡沫,估值已經逐步回到合理狀態。
據銀河證券基金研究中心數據,截至7月9日收盤,滬深A股平均估值回歸22.87倍,滬深300為15.79倍,中小板回落至52.23倍,創業板回到86.92倍。這樣的估值水平基本是在5000點高位腰斬后的結果。
外圍情況也在好轉。9日香港恒生指數收復24000點,報24392.79點,漲幅3.73%。
“9日的大漲,初步緩解了股市流動性危機,股指期貨那邊也大局已定,藍籌股票的基礎越來越扎實,未來6個月央企與中央國有金融單位增持股份,基本上藍籌股票大局已定。”銀河證券基金研究中心總經理胡立峰昨日表示。
此時,救市政策仍在加碼。
7月9日,央行公開市場通過逆回購操作,投放350億元的流動性。
證監會的力度似乎更大。有接近上市公司的消息人士對本報稱,證監會要求上市公司采取五項措施維穩股價,這五項措施分別為大股東增持、回購股票、董監高增持、股權激勵、員工持股計劃。“上市公司必須嚴格執行五項中的一項措施。”
中小股票危機尚未解除
A股大跌給投資者上了一堂記憶深刻的風險教育課,當然付出的代價是慘痛的。對于后市,諸多業內人士皆認為,勁牛行情短期內難以重現,股民的操作風格將變得謹慎,投資理念趨于理性,炒作風潮將讓位于價值投資。
“7月9日標志著救市已經取得初步成功,后續進入整固期。”胡立峰認為,中小股票危機有所緩解,但未完全解除。1000多只股票復牌后的換手壓力也需要大量的資金。換手后流動性危機解除了,也將面臨估值消化調整的壓力。
“截至昨日,創業板整體市盈率還在80多倍,中小板、中證500、上證380的整體估值也較高,整體需要業績大幅提升來消化。”胡立峰稱,中小股票將進入劇烈分化期,一些有實質性成長的中小股票雖然有較高估值但有一定支撐。
黃焱則認為市場的投資思路和理念將發生一些轉變:“市場眼光將重新審視投資的本質,對上市公司的質量會重點關注,這是最大的變化。靠題材炒作的公司將遭到冷遇,下跌會讓這些公司籌碼發生松動。往后肯定是看公司的盈利,盈利要支撐估值。”
對于短期走勢,黃焱較為樂觀:“舉國上下在集中維持穩定,短期肯定會企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