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北京地產界人士分析稱,“預售證到期可以延一次,預售證到期,意味著工程基本已達到竣工驗收條件。而如果過期又未能轉現,要么工程就可能存在爛尾問題,要么建筑質量有問題,竣工驗收通不過,拿不到現房證,要么是工程存在違反規劃的情況。”
目前,亞奧果嶺項目預售證是否申請延期并不清楚,不過在現房項目公示中,記者并沒有查到亞奧先科開發的項目。
一位第三方銷售人士指出,“根據信達新興資產提供的項目調查報告,該交易對手總資產1.2億元,凈資產1億元。業內通常要求融資金額不超過凈資產40%,因此相對亞奧先科1億元的凈資產規模,3.8億元委托貸款金額顯然偏高。”
業內呼吁加強盡職調查
信達新興資產成立于2013年3月14日,注冊資本2000萬元,是信達澳銀基金全資子公司,也是業內最早成立的30家基金子公司之一。
從已發產品來看,信達新興資產發行產品多為房地產類型,或與其實際控制人中國信達主營業務關系密切。不過值得注意的是,今年以來,在信達新興資產官網及基金業協會網站備案產品中,均未有信達新興資產新的資產管理計劃成立。“今年以來,基金子公司風險暴露的項目不在少數。”一位房地產律師稱,地產類資管項目出現問題很頻繁。“地產企業本身對現金流需求大,一旦現金流出現問題很容易出現違約。出現這種情況后,多數地產商寧愿選擇一拖再拖,等到有現金流之后再支付。投資者在投資地產類資管項目時,要充分考慮到地產項目固有風險以及地產企業經營風險。”
信達新興資產于2013年7月開始公開發售資管計劃產品。此前信達澳銀基金有關負責人對媒體表示,截至2014年底,信達新興資產已成立專項資產管理計劃13個,規模近50億元,其中主動管理產品規模接近一半,公司盈利超千萬元,凈資產收益率超過40%。
與此同時,基金子公司盡職調查方面的問題也受到關注。“資產管理公司之前很多都是通道業務,依靠項目提供方作盡職調查,并沒有實際去了解情況。未來,資產管理公司要加強對項目的管理,對項目進行實地考察,嚴格盡職調查,在項目進行期間也要實時監管,一旦出現問題應及時向投資者披露信息。”上海一位從事資產管理業務的律師表示。
“同時,投資者也要知曉買者自負原則,資管計劃產品并不能保本保收益,只要管理人履行了盡職調查、勤勉盡職的管理義務,風險就應該由投資者承擔,剛性兌付不利于投資者培育。”上述律師稱。